翻开2010、2011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试题既保持了连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性。尽管来自各个方面的争议依然很多,但从普遍的观点来看,这两年的试题,无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操作原则,还是具体导向、突破创新上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思想,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
但在连续两年的语文中考中,学生成绩普遍较低,全市的语文学科优秀率和学科平均分均较低,这样的数据令人尴尬,更令人深思。
问题到底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以班级为单位,在初三年级进行了两次真题练习,试图从学生的答题中寻找答案,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从两份试卷的内容,都着重考察了学生的五大方面的能力,即: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与评价能力。从板块来看,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板块。
结合两次专题练习,随机抽取了100份试卷,对学生的各种题型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
首先,由上表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阅读理解的得分偏低;至于写作,如果没有切入分这一人为规定,学生的得分则可能会更低。
其次,从试题的变化来看。在诗文默写方面,2011年不仅增加了2分,而且出现了整诗的默写;名著考查由单一作品的考查变成对4部作品的考查;课内文言文考查分值也增加了2分。
其三,从问题设置来看,加大了探究题考查的力度,比如,第5小题和第20小题,而且参考答案的表述更趋简洁明晰。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认为在教学中,以下几点应该引起重视。
一、要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学生的得分情况基本反映了现在的语文教学实际,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于阅读与写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的原因是大量的反复演练,这种夯实基础的做法本应大力提倡,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为此便一门心思地夯实基础,因为他们认为语文可抓可捞的就这些东西,其他东西都虚无飘缈,于是,不停反复地抄写,机械教条化的作业,便成了一种常态。殊不知,大量反复地抄写不仅使得学生心生厌倦,更直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
在这方面,感受最深的是课内经典课文的处理,教学流于形式,不愿花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感悟,而是盲目地大量选做课外现代文进行阅读练习。淡化教材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最优资源,而且扼杀了学生系统提升的空间,使他们难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可怕的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说机械的课外阅读训练至少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何平衡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要重视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首先要意识到熟读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必须把熟读背诵古诗文和经典名篇或语段作为核心任务。其次把课外阅读变成语言积累的有效延伸,在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再次是通过勤写多练促进积累语言的有效提升,让学生通过作文训练来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由此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要开掘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一方面,选择课本和读本的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培养学生的再现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及多项联想思维,训练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独特性、开放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如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或者通过合理想象补充和丰富想象的内容等。另一方面,选择课本和读本的内容进行逆向思维、同向思维、多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流畅性。比如,教学《捕蛇者说》时可以问:“观人风者”得到了这篇说会怎样?这些训练,长期坚持的话,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必定会不断提升。
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消耗掉了自己的精力。那么,究竟如何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有效性,既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又能够着眼于长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仅凭语文课堂难以根本解决,所谓“汝欲先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该把一部分视野转向课外,注重“积累”,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级教师陈忠梁先生曾经用一个别具风格的比喻形容语文学习,他说:“语文就像‘威士忌’,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我们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之外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做法。
第一,推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把课前3分钟演讲作为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的主要抓手。
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要制定一个整体计划,从学生进校到离校,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知道从何说起,有话可说,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每学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两到三次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演讲水平的提高。
第二,将阅读教学常规化。这不仅是把阅读课排进课表,而是要把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更要避免仅是布置一个任务,规定多长时间内完成阅读什么的阅读任务,因为事实上学生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可以本周布置下一周要阅读的内容,下一周必须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包括佳段欣赏、美句评析等等,从而把阅读不断引向深入。
第三,配备“读书笔记”本。具体讲就是要求每位同学专门准备一个比较好的笔记本,里面设计相应的栏目,如成语园地、名句名言、古诗欣赏、佳作美点、书海拾贝、心香一瓣等。坚持每周必查,以积累为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
上面的三个方面,也许难以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语文即是厚积薄发,换言之,“厚积”是语文教与学的一个根本的途径,唯有厚积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