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泰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是:
“ 努力”“努力 ”。努力:①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 《现代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常有对“努力”的思考…… 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要求:⑴任选一题,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⑷书写工整规范。(4 分)
从作文题目上看,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泰州市前三年都是命题作文,2008年“激情,在心中点燃”、2009年“懂得责任”、2010年“他(她,它)也很重要”,今年考半命题作文也是意料之中的。这个题目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快速激起考生的表达欲望。考生容易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取写作素材,容易从写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感悟思考。
从写作选材上看,可以不拘一格,很多内容可以入题。写校园生活,学习、竞赛、考试、文体活动等;写家庭生活,感恩、生活自理等;写社会生活,献爱心、见义勇为等。
从写作难度看,考生可以一眼明白考试的要求,明确写作的方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用自己擅长的表述形式,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
但从考试结果来看,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作文总分60分,平均分只有43分左右。中考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要想在短暂的时间,紧张的空间,加上要求的限制等诸多因素里写出一篇反映真实水平、能得到阅卷老师欣赏、能夺得高分的作文实属不易。那么,考场作文失分过多,原因在哪儿呢?今后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审题重要
题目的关键词是“努力”,这是个动词,首先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个动词的意思。在题目的提示语中已经对“努力”作出了诠释,《现代汉语词典》中“努力”有两个义项:① 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理解了关键动词的意思,不论怎样补题,在行文中都要将这个动词所包含的行为过程或存在状态描述好。这篇作文要想写具体,必须将“努力”这一关键词体现出来。怎么体现呢?在记事过程中,必须具体表现出怎样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或者花的精力怎样多,下的工夫怎样大,简单地说,就是必须体现努力的过程。有许多考生写的《为母爱而努力》,通篇写的母亲怎样爱自己,怎样对自己付出,最后结尾点了一下题:为了回报母亲,我要努力学习。这种文章就是很典型的偏题作文,而且很普遍,得分比较低,只有36分左右。批阅作文的老师这样说过:“你只要写出努力的过程,哪怕只是写怎样努力学习,哪怕你写的流水账,都能得43分左右。”可见,作文审题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作文的大方向。
二、书写重要
中考作文中好多学生卷面不整洁,主要表现在:字体不工整、标点不正确、修改不得法。好多学生的字从小学开始就写的难看,加之平时缺少写字训练,中考是不可能马上写得工整的。就像我班上一位学生,我发觉他的字会影响到考试成绩,专门买了田字格让他练习,但由于功课繁忙,一年下来,写出的字只是工整了些,还是很不美观。还有的学生字本来写的不错,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加,时间的紧迫,书写速度的加快,逐渐潦草起来,可能是楷书到行书间没有正确的过渡。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到了考场想要一笔一划地书写,速度慢,自己又觉得别扭,可能还会影响到作文的构思。还有的学生的字书写上没有问题,但标点不会点,句号用一个点代替,省略号占一格,一段“一逗到底”等等。还有的学生写错了用橡皮擦,橡皮擦不干净,或者直接用笔涂成一个黑点等,卷面很不清楚。这些直接影响到作文分数。这次作文设计了4分书写分,其实字的工整漂亮与否可能影响到作文能否提高一个档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书写技巧的训练,每周有一节书法课,或者每天练字10分钟,而且要从初一抓起。不仅要从书法的起笔运笔、框架结构、穿插避让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还要从具体作文纸上给予学生指导,例如,题目应写正中,首行要缩进两个字,段落不能过长,如果写错了,怎样用修改符号来修改等等。
三、内容重要
有很多文章开头结尾都是精加工的,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文章开头一段是铺陈或仿句,结尾再用一段华丽的排比,中间没有实质性内容,也是很不可取的。文章重点在内容,在中间,如果把过多的时间放在雕饰开头和结尾,赢得高分的概率是很小的。一位阅卷老师如是说:“我们的阅卷组长就要求我们,开头结尾外,要重点看作文的主体。”
当然,内容离不开选材,考场作文失分主要在选材俗套,千篇一律。半命题作文更是草率下笔,拟题雷同。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后,往往按照第一反应确定需要补题的词语,于是《努力学习》的作文一篇篇地出现了,这样的作文得分自然不会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作文教学不解决源头问题,只从“应试”的角度寻找出路,不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抓起,学生的作文只能陷入有形式而无内容的误区,最终使得写真情实感成为一句空话。
四、亮点重要
一篇作文能得到高分,肯定要有打动人心的地方,或者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地方。一篇文章的亮点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而语言的精妙和形式的新颖是阅卷老师评价写作能力的两个要项。
语言方面主要是指学生要尽可能地在作文中写出佳句来,哪怕只有一两句,阅卷老师也可能心中一动。例如,把一般的句子变成比喻句、拟人句:“太阳咬破黎明的唇”;“晚钟敲响,从村落那边,飞来宁静的翅膀”;“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等等。把平面化的语言变成立体语言:“是妈妈一勺勺的童谣把我喂大。”还可以加一点描写,包括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一张柔软的网”;“奶奶那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额头上刻满了沧桑的沟壑。”
同时要在形式上尽量追求创新。“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道出了中考作文体裁、写法单一的情况,引不起阅卷老师的兴趣也是造成得分低的原因之一。对此考生要会创新,但创新要把握好度,不能形式大于内容,有的考生想到了形式的创新,写了日记体、镜头体或者题记式,内容不匹配,造成作文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任何一篇文章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为了形式的新而造成内容的空,则得不偿失。
五、结构重要
中考作文的一类文标准,很看重作文的结构,匀称得体的结构给人一种和谐之美。在结构上失分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整体的外在美,老三段式,一段到底式,段落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比例失调,卷面整体不美观;二是缺少变化美,一路平铺直叙,跟流水账似的,没有单独一段突出重点;三是缺少严谨美,文中缺少过渡段,缺少前后照应的句子,行文不能扣题,或不能一路扣题等等。
文章的结构不能用黄金分割点来衡量,但可以讲究“匀称”,最起码要看起来舒服。好文章究竟写几段?很多老师认为,五段最好,我认为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段落比例要平衡。重点的地方可以单独成段以示突出,还要讲究“对称”,前后要照应,处处扣题等。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从平时抓起,坚持把作文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写,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