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891

[ 陈鋆 文选 ]   

心中的桃花源

◇ 陈鋆

   绕一段纷繁,漾一池碧波,撩起春华绚烂,唯闻密林深处杨柳轻飞。惜我心,一树桃花一溪情。
   桃。每一次销匿在春季的尾声的繁华,重又萌动于初夏的阳光。停留溪边,痴痴地望着倒映其中的桃林。细碎的阳光在水面跃动,粼粼的金色诉说曾经的几许妖娆。因风而动的涟漪模糊了桃林的静美,索性抬头侧目,丢下水中虚景,又处浮尘之世,看桃林落去冗枝后另一番生机。枝头细长的叶间早已结下了不少桃果,未熟,依旧是青青的坚硬。起身,缓缓走到一株桃树前,抬手够上有些低垂的枝丫,摘下一个青桃,双手端至眼前。这青涩的生命,无一例外地等着时间的催熟。日月交替,不知时日。在等待的光阴里,一层单衣渐渐染上了变换的粉,空气里也弥漫开了甜蜜的气息。途经的路人,摘下一个桃果解了饥渴,将留下的桃核洗净装入衣袋,欲带回家中,穿上细绳系在年幼的孩童的腕上。再不多久,这片桃林便同季节一起腐化,埋入积雪,预留下一次的纷繁。
   花。从没有人细数过眼前烂漫的一段艳美。于纷扬之中的锦簇,于素雅之中的唯美,又或者那引得一叶扁舟上,船家忘了撑篙的浮华。百般红紫,引蝶翩飞。不知何时,在人影掠过的一隅,绽放了春天。百花丛中,每一朵都有绝世的姿态,如佳人翘首,微微一笑,倾城的美丽亦如这片花丛溢散的芬芳,便早已将江上清风灌得痴醉。
   源。山间,细细流淌的曲折,汇成一道清澈的流水,漫上堤岸,滋润着杂生的绿意,顺带地,抹去了沉淀的尘埃,留下明净的青翠。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根。源之所在,必是与生命的交集。喜欢将手放在流水中,任凭水在指缝间流淌,感受与水的肌肤之亲,微微凉意顺着触感延伸,眸子亦清明。
   心中的桃花源,并不同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之境。桃,历经了岁岁年年的轮回,从初始的青涩到盛实,在漫长的等待里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抹上色彩。桃核,是人们对于新生命的祈祷和祝福。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满园春色正是因此才得到最美的诠释。一花一人,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源,尽头也是初始,涤去一路尘埃,还复万物清明。应懂得源的清澈,应感恩源的流淌。
   桃花源,那是我心中对生命的祈福、尊重与感谢。
   顺着溪流,缓步桃林,觅得桃花源。这反复的春光,怎抵得住一段段韶华之景。倚着桃林,蜷腿坐下,望着一树桃花,一溪情。
  指导老师 张红霞
  (本文系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获奖理由
   “桃花源,那是我心中对生命的祈福、尊重与感谢。”这是作者最后得出的对“桃花源”的感悟。整体上,这篇作文在结构形式上首先夺人眼球,这是作者制胜的法宝。同时,文章语言古朴幽雅,透出淡淡的馨香,这份美感洋溢在文章中,打动了读者。
  
  亮点借鉴
   文章的结构形式颇具特色,将“桃花源”这个意象直接拆解为“桃”“花”“源”化入文章中,接着在每个部分对每个词加以解释,最后合起来加以整体上的把握。这种切割和综合,体现出作者对“桃花源”的独特认识。这种解题方式值得大家注意,一方面在方法上是可以借鉴学习,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得分情况辨明是否可用,小作者在这里仅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

心中的桃花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