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821

[ 张珣 文选 ]   

从《劝学》看圣贤的智慧

◇ 张珣

  荀子的《劝学》,作为独具特色的说理文,不仅中心观点明确精炼,论证思路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缜密,而且通篇运用大量精妙绝伦的比喻论证。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还要用心领会文中传递出的伟大思想家的智慧。荀子是稷下学宫儒家的一位大师,他立足于儒道,汇通百家之学,是集百家之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选文虽短,却无处不表现出这位圣贤的非凡智慧。
  一、 终生学习
  文章开篇明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知识来不得丝毫间断或停止。这是荀子在总结学习经验中提出的科学论断。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但荀子有所不同。他的观点通过“君子”之口提出,以示郑重,在措辞上强调的是“不可以停止”,从而匡正了人们不重视后天学习的错误思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学习是终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等说法,不过是荀子“学习观”的现代版。
  二、 提升素质
  孔子在《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则把学习的作用,由愉悦高兴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博学”,即广博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每天的检验反省自己,来丰富道德情操,完善举止行为,从而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境界。荀子充分肯定了学习能改变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尤其是把“德”放在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首位,这也不过是荀子“学习观”的现代版而已。
  三、 学重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荀子则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在善学、博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注重思考,国外的教育思想亦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这可以看做是荀子“学习观”的国外版。
  四、 注重学法
  荀子认为在天生的性情方面,圣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不是他们天生禀赋超群,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提升自己。而学习是要注重方法的。首先要积累。“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其次要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次要专一。坚持是必要的,但目标要明确,方向要对头,不能见异思迁,如果用心不专一,学习也不会有所收获。
  不难看出,荀子的这些观点至今仍被视为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
  圣贤的智慧,穿越了时空,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

从《劝学》看圣贤的智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