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803

[ 张正华 文选 ]   

妙诗佳句“空”意浓

◇ 张正华

  在卷帙浩繁的诗歌园地里,“空”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诗人对“空”情有独钟。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
  “空”,有“空自”“徒然地”之意,常用来表达某种情态,或悲愤、或失落、或无奈、或郁闷、或孤独寂寞、或壮志难酬。
  “空”出遗憾或失落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空”字用得极为精练传神。黄莺隔叶,婉转鸣啼,空有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个“空”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暗含了诗人对英雄事业未竟的同情和遗憾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失落。“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春行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而无人听赏。“空啼”二字,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与此同样的还有李商隐的“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哭刘司户蕡》),刘长卿的“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饯别王十一南游》),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等。
  “空”出无可奈何的情绪。“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一“空”字,则将诗人登楼远眺所引起的愁绪牵扯得绵绵长长,直到天的尽头,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无限惆怅。“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司马扎《宫怨》)一个“空”字则将宫女在幽禁的宫中虚耗青春却又无可奈何的哀怨之情淋漓尽致地流露了出来。又如“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等。
  “空”出感怀身世国事的悲愤之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胸怀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壮志未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年华老去的悲愤之情!“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空”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既悲又愤甚至是痛斥的情感。“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空”则表达了对汉家天子穷兵黩武,致力于边庭战事的不满和痛恨之情。类似的还有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杜甫的“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等。
  “空”又有“空远、空寂、空蒙”之意,常用来创设某种情境或意境,或空远浩渺,或空蒙灵动,或空荡冷清。
  “空”出空远朦胧浩渺或空荡、清冷的意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天晴了,阳光洒在水面上,粼粼的水波跳跃闪烁,这样的景致是多么美好;下雨之后,迷茫的雾气充满山峦,回旋不定,那样的景致又是多么奇妙。“空”字营造出一种烟雨流岚、雾气迷蒙有如仙境的境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顿时山谷为之空旷寂静,天空为之高远浩渺,境界为之豁然。“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李白《谢公亭》)山空夜静,碧水天外,好一幅空灵浩渺之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空,江水自流清冷空荡,给人以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的《春怨》)中,“空”,写暮春向晚,空庭冷清,明为庭“空”,实为心“空”,一个深闺寂寞的怨妇形象跃然纸上。
  “空”出空寂宁静的禅韵。“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空”写出了山野的岑寂,故连松子落地都有声,以动衬静静更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边,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清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诗人仿佛领悟到了佛门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真切地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妙诗佳句“空”意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