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角度自选;③ 不必面面俱到;④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佳作shoX
拒绝平庸
◇ 江苏一考生
人在现世,怎能随遇?平庸难免,拒绝在己。
日子本平淡,人生多庸常,生活本来就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东北有个农村青年马长辉,不仅没有“姓毕的姥爷”,更没有叫“李刚”的老爸。他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拐行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能、太多的无奈。他曾经叹过,叹自己没有方仲永的天赋,没有苏东坡的才气,没有王羲之的门第,没有姜子牙的好运,也没有公孙胜的法力。他曾经恨过,恨自己太渺小,太卑微,渺小得只如一粒凡世的轻尘,卑微得只如一颗匆匆划过的流星。这一生似乎注定将与平庸相伴。
然而,虽说平庸是难免的,但这不可成为耽于平庸的理由。马长辉从农村来到城市后,最初靠修鞋维持生计,接着模仿单田芳,学说评书以招揽顾客。再后来他不但开起了修鞋连锁店,还先后帮助十余名残疾青年开了修鞋铺。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中,主持人崔永元问马长辉,当初是什么促使他放弃乞讨,取得成功。马长辉说:“我不能用膝盖换钱。”
马长辉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有人曾经这样感慨梵·高:“上帝有时会把他的宠儿放在平庸者中间,操持卑微的职业,并让他实现自我救赎。”如今以此来评价小马鞋匠,不也十分恰当吗?一个身高仅1米55的残疾人,当他跪下去的时候就成了个乞丐,而当他拒绝平庸,坚强站立时,就成了一个自食其力者和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马长辉的曲折人生既给了残疾者,也给了四肢健全者以深刻的启示。
平庸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往里面加佐料、添营养,让那平庸生出种种滋味来。巴金说:“人不能只为吃米而活着。”这句简单、质朴的话,告诉人们:谁也不能剥夺我们期盼纯洁的渴望,不能伤害我们梦想高贵的灵魂,不能扭曲我们追求卓越的信念。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活出自己,拒绝平庸!从时传祥到徐虎,从刘瑞英到韦青,无一例外,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清洁工人。然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拒绝平庸,追寻一种积极、发展、向上的民族精神。
命运在手,责任在肩。拒绝平庸,通衢在前。
【亮点品味】
先从整体上看本文的论证方法。“没有‘姓毕的姥爷’”的马长辉的例子是生动而鲜活的举例论证;紧接着的一“叹”、一“恨”与下文中的成功形成对照,这是对比论证;两处引语切中肯綮,直击题旨,这是引用论证;倒数第二段的三个“不能”,则是排比论证;“从时传祥到徐虎,从刘瑞英到韦青”是点例铺展,又是对前文的补充。有点有面,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详有略,文章的深刻性得以尽情展现。
再看开头和结尾的两组四字短语。“人在现世,怎能随遇”是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化用而来,但这一化用,境界全变,积极的情感倾向凸显出来,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平庸难免,拒绝在己”紧扣文题,既是为全篇立论,又有开门见山之效。结尾处前八字明确了责任,后八字是对未来的展望。总体看来,首尾圆合,遥相呼应,语句整饬而有力度。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
佳作show·记叙篇
拒绝平庸
◇ 江苏一考生
老爸爱唱李宗盛的《凡人歌》,也爱那一句“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
单位一年一度的年终歌唱比赛就快开始了。一等奖是电脑,二等奖是洗衣机,三等奖是电磁炉。去年,老爸凭借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赢得三等奖,在组合如云的众多选手中,他可是唯一单独参赛的选手呢!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家人耳朵遭罪的时候。为了参赛,爸爸会去音像店挑上半天,最后哼着在店里还未熟悉的曲子满载而归。“爸,我的电脑配置太落后了,你给我赢台新的呗!”爸爸一边随乐摇晃身子,一面自信地冲着我喊“OK”。但这是单位内部的活动,我们亲属不得观战。
这天晚上,约摸着一两点,才听见门被打开的声音,随即“轰隆”撞上了墙,他几乎是破门而入了,踉踉跄跄,跌跌撞撞。以往,这种情形只发生在家里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我欣喜着跑出来,就想瞅瞅“战利品”。这一次,只看见了不知名的洗发水。“借酒浇愁”不像是老爸干出来的事儿啊,我这样想。这一次,真的不同了。不同于以往玫瑰般的红晕,他在自己的黑暗空间里摸索,只找寻来的方向。
“你怎么这般输不起,你说话啊!你女儿我考试失败也没跟你一样,你哪配做我的父亲!”我拿出不知从哪儿来的气概,几乎是拽着他的衣领,恶狠狠地。对着我的,只是一张沉浸在酒坛里泡发了的不知所谓、面目可憎的酒鬼的脸。此时,我心里对他充满鄙夷。“你振作,你吱声啊!”我哭喊着,歇斯底里。
“你让你爸歇着吧,他喝多了。不是他真的争强好胜,输不起。之所以会这样,不都是因为你吗?你一定是不记得了,你小时候看见同座的小伙伴都有爸爸的轿车接送,常会当着你爸的面数落他,怨他怎么给不了你要的生活。最后你说了一句,你什么都给不了我,你没用。”妈噙着泪说道。我惊愕。
“那时候你还小,什么都不懂。可你爸记着呢。从那以后,凡是单位里或其他地方有什么比赛,他总是争着参加,尽力获取名次。他要让你为他骄傲,傻孩子。”
我懂了。可是,爸,一个爱孩子胜过一切的人怎么平庸?你最伟大。
【亮点品味】
这篇文章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两点:
首先是情节安排灵活多变。老爸从去年的“三等奖”到今年的“借酒浇愁”,此为一变;“我”的“鄙夷”“哭喊”“歇斯底里”进一步蓄势,此为二变;“妈噙着泪”的解说,交代出老爸努力要拒绝平庸的内在动因,此为三变;“我懂了”,道出父亲在女儿心中已不再平庸,此为四变。在“变”中,故事情节展开了,人物性格丰富了,中心主旨明确了。作者能在考场上构思出如此多变的情节,实属不易。
其次是人物描写生动活泼。例如第三段中关于“老爸”去音像店的动作描写可谓绘声绘色。他一“挑”二“哼”三“晃”四“喊”四个动词,明写老爸积极参加单位唱歌比赛,暗写他拒绝平庸的渴望,而更深层的则是父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此处的可爱与下文中醉酒的可憎相互映衬,可谓妙趣横生、意味隽永。
供稿 刘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