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657

[ 焦文林 文选 ]   

透视肖像神情,关注动作语言

◇ 焦文林

  考点阐释
  古代抒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指诗人通过艺术语言描绘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通过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豆蔻形象,描绘出一个楚楚动人、清新活泼的妙龄少女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等。
  古代诗歌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刻画了冰清玉洁、重视友情的诗人形象。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塑造了优游自在的诗人形象,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4.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诗人形象,也表现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5.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塑造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6.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塑造了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7.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塑造了以抗金报国为己任的志士形象;“可怜白发生”则突出报国无门、功业难就的悲愤之情。
  8.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塑造了献身疆场、视死如归的戍边将士形象,表现其豪迈情怀。
  实战演练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透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 “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诗歌后两句,分析诗歌所描写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鸿渐是怎样一个人物,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个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往往通过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人物的语言、声音,或一个典型的细节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诗歌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根据古典诗歌的特点,解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肖像、神情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诗歌中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表情、仪态、风度、声音及习惯特点等,反映着不同的经历、教养、性格,因此,肖像和神情描写,是人物个性的重要标志。
  2. 根据人物活动(动作、语言、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活动总会体现出自己的身份、教养、心理、性格、道德修养等因素。
  3. 根据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诗歌中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构成人物活动背景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与人物的生活习性、爱好相关,有时就是人物性格、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暗示、比喻和象征等。
  4. 答案表述全面、规范。一是分析人物形象要答出三方面内容,即“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品德修养)”+“形象的意义”等;二是采用专业术语作答,概括人物个性特征。
  
  【参考答案】
  1. ① 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② 主要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喻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2. ① 运用了拟人、设问的手法,赋予西风以人格。② 诗人描绘了一位白发农民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持久、执著的感觉,写出了农民盼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3.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隐士形象。前四句,写“桑麻”“菊花”,用幽静、素雅的景物,间接表现他的高洁不俗;后两句通过西邻对他行踪的描述,烘托其潇洒疏放的性格。

透视肖像神情,关注动作语言
目录

  •  / 管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