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和焦点话题。然而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却难称为“百花齐放”。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研究倾向于思辨型、直觉型、经验型的“写论文”,而不是“做研究”。翻阅浩如烟海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的真情实感哪里来”之类的研究成果,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学理不足,很难跟“学术”挂上钩。
下面评述的三篇论著,是从本年度硕士学位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重点从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料三方面加以评析,希望能对后继的作文教学研究有所启发。
一、研究方法的新尝试
【评议文章】吕传振的《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学生作文能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以内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小学四年级某班35名学生所写的210篇课堂作文为分析对象,研究学生的审题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现状。
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表现来推断其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指导,这是每一位作文教学研究者所期望的。但是如何实现这种期待和愿望,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吕传振在他的研究中实实在在地采取了“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它通过对文献内容“量”的分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方面又易于计数的特征,从而克服了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缺陷,达到对文献“质”的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习惯了凭经验说话的作文教学研究者而言,显得有点“麻烦”,但仔细推敲起来并非想象的那样复杂,具体展示出来,更多的研究者不妨一试。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形成研究问题或假设。要求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研究主题从而构建研究大纲,这是进行内容分析的第一步。
2.确定研究范围。就是要详细说明所分析内容的界限,给研究对象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必须包括研究领域概念界定和研究时间段两个方面。
3.抽取样本。
4.界定分析单元。在文字内容中,分析单元可以是物理界限明显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是主题(对某个客观事物独立的观点)、语干等。
5.构建分析类目。类目系统的构成随着研究主题不同而变化,不存在可以普遍使用的类目系统。设立的类目必须和研究目标紧密相关。
6.建立量化系统。
7.预测试,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8.根据定义进行内容编码。
9.分析资料。
10.下结论并解释。
吕传振正是运用上述的操作步骤,以小学四年级某班35名学生所写的210篇课堂作文为分析对象,根据现有作文能力因素分析理论建立相关的分析类目和分析单元,通过对分析单元的统计了解学生的审题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现状。下面仅摘录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来一窥这种研究方法的研究品质:
1.篇幅。篇幅在这里具体是指学生所写作文的长度。
写开放式命题作文的字数明显多于半命题式作文和命题式作文。半命题式作文“ 节”,最长的文章有401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64个字符;开放式命题作文“自己的爱好、特长”最长的文章有416个字符,最短的文章207个字符;“写给某人的一封信”的应用文,最长的文章有567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76个字符;半命题式作文,最长的文章有334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05个字符; “ 的自述”为题的半命题作文,最长的文章有460个字符,最短的文章212字符;题目六是一篇要求学生写“童话故事”的开放式命题作文,最长的文章有822个字符,最短的文章187个字符。
记人类作文在文章篇幅方面和记事类、状物类作文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与写景类作文有着较大差异。学生在写景类作文方面不如记人类作文和记事类作文有话可说。记人类作文平均值为335.2个字符,最小值为207个字符,最大值为416个字符;记事类作文平均值为318.8个字符,最小值为164个字符,最大值为800个字符;写景类作文平均值为 221.7个字符,最小值为105个字符,最大值为334个字符;状物类作文平均值为305.7个字符,最小值为212个字符,最大值为460个字符。
2.错别字。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错别字,然而没有出现错别字或者出现5个以上错别字的人数却很少。总体看别字比错字多。数据见下表。
在错字中,以改变字形的错误比增加笔画和减少笔画的情况多,其错字发生的部位大都在隐蔽部位或是字形的内部;在别字中,以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为多,而形同字错误率相对较少。例字见下表:
3.标点符号。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然而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仍会出现标点符号错误,这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用和遗漏的现象。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如“,”、“。”、“?”、“!”,但大多数学生在使用时基本都会出现错误,如冒号和引号。
4.修辞手法。
大多数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习惯使用修辞手法,虽然教师在平时有所训练,并且是重点的讲课内容,同时笔者发现学生在使用修辞时比喻的修辞手法多于拟人的修辞手法。35名学生的210篇课堂作文中,有55篇使用了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26.2%。然而具体到比喻、拟人等具体修辞手法时,210篇学生课堂作文中有41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19.5%;22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占总文章数的10.5%。
很显然,这种研究在“用事实说话”方面比传统的“经验荟萃”更确凿,展示的细节更为深刻,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更有教学指导价值。
二、研究资料的新拓展
【评议文章】符聪之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研究——以GRE分析性写作教学内容为例》,上海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内容提要】以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分析性写作”为一手研究资料,具体分析研究了GRE的官方评价标准,对GRE分析性写作的教学内容、写作知识要素和写作策略教学操作细节做出探究,对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教学研究而言,只会重复别人念叨了无数遍的话语、只知道翻看了无生机的繁琐文献,缺乏有活力的一手研究资料,缺乏老老实实的研究和思考,恐怕很难产生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符聪之的这个研究可贵在拥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而且这个研究资料不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也不是美国中学母语作文教学案例,而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分析性写作”。这一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有人说越是把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事物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就越有创造性。符聪之选择研究资料的创造性就体现在此,选择“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GRE分析性写作”,但是又能“合理的联系起来”,因为本质上GRE分析性写作与我国议论文写作是一致的。
该论文虽然行文上略显拖沓,研究详略分布不够一致,但是在关于“议论文策略性教学内容”上,还是梳理出了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比如观点陈述类(Issue)写作的策略:
3.1传统正负立场的稍稍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