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2008年12月
授课地点:湖北仙桃一中礼堂
授课班级:九年级(8)班
师: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活水”就是活色生香的素材,有了丰厚的素材,我们笔下就有了汩汩流淌的清泉。其实啊,这“清泉”到处有,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挖掘运用。古典诗歌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宝藏,这节课我们就从它入手,探讨如何从中挖掘素材并为我所用。
首先,古典诗歌中有名的典故、名篇、名句,往往是我们展示人物独有精神气质个性的素材。如何从典故、名篇、名句中寻找素材呢?我们先来看两段文字,看它是怎样用典故、名篇、名句做素材的。(投影展示)(指名朗读)
历史的天平上 / 五斗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 值得用千年时光 / 细读它的刻度 /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 / 用朴素的目光 / 读醉黄昏 / 再信手拈几个意境 /放进平平仄仄的酒杯里 / 偶尔歇歇 / 就用文字丈量 /从彭泽县衙 / 到桃花源的距离/而这个秘密数字 / 至今让后人/ 无法从菊香里 / 破译
喝一斗酒,你会飞 /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 飞越天姥山的传说 / 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
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 / 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 / 唐诗披着三千丈白发/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
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 / 千里江陵只不过是一句短短的酒令 /驶进三月烟花的意境 / 诗歌的上游,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黄河
喝醉了,你像孩子一样 / 想家 / 吟一曲如霜的月光 / 拽长永恒的乡愁
大唐最好的酒 / 香飘宋元明清 / 一直至今 / 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的 / 整个民族
师:两位同学读的都不错,有几个字音更正一下:拈niān,仄zè,丈量liáng,天姥山mǔ,拽zhuài,栖落qī,注上拼音。可以猜出分别写的是谁吗?说出依据。
生:第一个是陶渊明,因为文字说“五斗米的分量”,陶渊明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还有“到桃花源的距离 ”,陶渊明写过《桃花源记》;还有就是“菊香”,陶渊明最爱菊花,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师:说的真好。你是从五斗米这个典故和陶渊明自己写的文章或诗歌知道的,是吗?
生:我补充,还有“读醉黄昏”,让我想起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师:是的,黄昏时分鸟儿归巢。实质,“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也是在写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的典故。那,第二段文字呢?是谁?
生:是诗仙李白。文段说“喝一斗酒,你会飞”,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嗜酒……
师:是啊,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爱酒,而且饮酒可以写成很好的诗来。
生:对,还有就是“唐诗披着三千丈白发,醉了比桃花潭更深的友情”想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还可以由“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想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由“天门山只是一个小小的酒嗝”想到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可想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还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千里江陵一日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背诵十分投入有感情)
师:看来,这段文字一下勾起了许多的诗情。
生:还有,“吟一曲如霜的月光”就令人自然想到那首有名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而“永恒的乡愁”又让人自然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不是?(学生颔首)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能很快知道写的是谁,主要依据是什么呀?
生:这些文段写到了关于这些人的典故或是他们自己写的有名的诗文。
师:对,因为这些文段写到了与这些人有关的典故,或是他们自己写的诗文,而且是妇孺皆知的。不仅如此,还因为这些典故和诗文表现了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学生沉思)
师(启发):我们看,写陶渊明抓住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还有“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知道了,淡泊名利。
师:我们可以用《五柳先生传》中他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嗯,是“不慕荣利”。
师:是啊,很好。还可以用其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来归纳。是不是?(学生颔首)
师:而且我们从“菊香”一词除了想到“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闲适,也可以想到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的一句: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陶渊明还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者形象。同样的道理,第二段文字主要抓住了李白怎样的特点?
生:我从“飞”和“酒”,读出了李白的豪放不羁,想象力丰富,浪漫飘逸。
师:是,他本来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斗酒诗百篇”,确乎如此,他的诗歌离不开喝酒,而“酒”,又最能展现他豪放洒脱的酒仙诗仙形象。(投影展示)(齐读)
陶渊明:“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情怀,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者形象
李白:浪漫飘逸、豪放乐观洒脱的诗仙、酒仙形象
师:同学们应该感觉到了,我们所选择的典故和诗文决不是简单的堆砌和铺陈,所以我们在从古典诗文中找素材的时候,首先应该是找出有名的典故和诗文,同时将所选择的典故和诗文组合在一起,一定最能展现这个人独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投影展示)(齐读)
所选诗文和典故的原则:
1.应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2.最能展现人物独有精神气质
师:我们也这样选择名诗,名典,来写一个我们喜欢并熟悉的古人形象。老师提供了五个人物:苏轼李清照 杜甫 辛弃疾诸葛亮
同学们也可以不局限这五个,如果你更喜欢更熟悉其他古人,你可以写其他人,表现出他们最独有的精神气质特点。也用这样富有诗意和张力的语言。
(学生思考写作,然后交流)
生:秋千架上 / 那个含羞的少女 / 容颜依旧 / 只是那盈盈的笑意/却在颠沛流离中/不小心丢弃了 /换上了是眉心那船都载不动的愁 / 归雁落 / 风轻拂/卷起珠帘/ 帘中的孤单身影竟比那零落的黄花还要消瘦 /守着窗口/那个寂寞的背影/千年不朽
师:大家猜出是谁了吗?
生齐答:李清照。
师:因为她写到了李清照很多有名的词,比如说“秋千架”是《点绛唇》里面的,还写到了“人比黄花瘦”,“载不动,许多愁”。她写了李清照一生的变化。很好,她是用有名的诗文来表现的。
生:追溯时光 / 记忆萦绕于历史的长河 / 年少的你/ 用天真和纯洁 / 丈量溪亭日晚的美好时光 / 倚门回首 /独嗅青梅的纯洁 / 昭示着一个无邪的你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愁绪 / 充盈着你的灵魂 /你用那一汪秋水般的目光/诠释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深情 / 小小的船儿 / 承载不了你生命的愁绪 / 吟一曲忧伤的菊 / 醉了卷帘的西风 /瘦了向晚的夕阳 / 命运多舛 / 国破家亡将你推入了深渊 / 是的 / 你曾哭泣过 / 绝望过 / 但命运并没有使你沉沦于无限的愁思中 / 你在乱世中寻寻觅觅 / 凄美的眼神 / 多了坚定与顽强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吟出了你千年不灭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