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1期 ID: 133741

[ 张团思 文选 ]   

作文教学的审美准备

◇ 张团思

  【摘 要】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用审美眼光观照外部世界的过程,所以在作文之前,引导学生做好审美心理准备十分重要。作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包括审美期待与审美惊异、审美情感与审美想象、普适尺度与审美个性。
  【关键词】审美期待 审美情感 审美想象 审美个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理念:“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本人认为,作文教学就是重要的审美实践,作文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从美学角度看,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被具有美的品质的事物所吸引,通过主体积极的感知、领悟,然后按照美的规律予以审美再现和表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引导学生用审美的心态去感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该引导学生做好哪些审美准备呢?本人认为重点要关注以下几种审美心理因素。
  一、审美期待与审美惊异
  常听一些学生发抱怨: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什么可写的?其实罗丹早就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学生对生活美视而不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美缺乏敏锐的感知。审美活动是从审美感知开始的。审美客体的出现,会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主体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挖掘客观事物的审美因素,这种活动就是审美感知。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要关注审美期待和审美惊异两种心理因素。
  审美期望是在审美活动之前,主体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对即将出现的审美对象的一种准备状态,譬如当人们乘坐旅游车即将饱览湖光山色时的心理状态。在审美感知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审美期待很重要。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期待,学生才能有主动发现美、感知美的审美热情。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体世界,要让学生主动感知、挖掘和吸收其中的审美因素,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让学生的日常态度转化为审美态度,否则,再美的事物对于学生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但是,在大多数状态下,美的出现是偶然的,突发的,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出现往往是没有心理准备的。这种状态是生活的常态,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生活中的美往往表现得迟钝麻木甚至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感知对象的惊异感,即审美感知的敏感性。学生有了惊异感,才能从平凡之中找出非凡,“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2011年江苏省高考一考生“拒绝平庸”,借“风沙渡”脱颖而出。这位考生就是用这样一种眼光,从别人视而不见的生活中发现了美。
  人的审美意识不是先天的能力,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期待和审美惊异两种心理的敏感性都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升。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通过一些形式,如课外活动、参观访问、读书竞赛、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对客体世界进行亲身感受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能怀有良好的审美心理准备,用敏感的双眼去发现美、感知美。
  二、审美情感与审美想象
  审美感知只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初步组织和大体扫描,是一种表面的感性认识。要想让美进入内心,还必须对感知对象做进一步的审视和欣赏,从而领悟美的内涵,这就是审美理解。对于审美理解而言,首先要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审美活动,虽然也有理性活动,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审美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审美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教师要通过氛围营造、兴趣调动等手段,努力让学生沉醉在对生活美的情感体验之中,并将主观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审美想象的能力。想象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在审美中起重要作用。它能补充审美感知的内容,丰富事物的内涵,赋予形象更大的审美价值。比如人们在看云海时会联想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会把云海想象成各种美好的事物,此时联想和想象就丰富了美感体验,增强了美感享受。因此,在作文审美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来感悟审美客体的内涵,并通过想象丰富和再造美的形象,为诉诸文字作准备。
  三、普适尺度与审美个性
  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评价美。对待生活中的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审美客体,在不同人看来可能都认为是美的,或者都认为是丑的,可见,是有普遍意义上的美的,美是有普适尺度的。在对学生审美评价的引导中,要让学生掌握审美的普适尺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青年学生认知心理的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致使他们对审美对象所作出偏颇的评价。为此,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接受生活中人们普遍认同的美,并使用普遍性的审美法则去理解美,探求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样学生的作文审美才能符合人们的共同的审美规范,这样才能创造出大家都认同的美。
  但我们还会发现,生活中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同一个事物,有的人认为是美的,有的人则认为是不美的。这里除了审美客体本身具有多面性不确定性外,审美主体的个性特征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受各自独特经历、性格、气质、心态、知识面、道德水平以及审美的视野等因素的影响,各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审美个性和各个不一的审美体验。审美个性是写作个性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审美个性,学生笔下的美才千姿百态。因此,作文教学还要保护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作文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审美倾向和特征,对他们的审美意识进行引导、保护和培养,决不能以同一的模式去强求学生审美趣味及倾向的一致。
  作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保留学生的审美个性,这样学生既能领悟到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美,又能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体验。
  总之,作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关注审美心理的几种特质,科学地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为下笔作文做好审美准备。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作文教学的审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