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1期 ID: 133704

[ 付翠云 文选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 付翠云

  【摘 要】语文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重要学科,承载着重要而深远的使命。它不仅仅要学生学会语言运用上的规则与技巧,更要在其人文性上给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化的启示与引导,使学生不仅会书写和表达,更懂得怎样去生活与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目标,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传授文本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品读、思考、讨论、感悟中接受人文情怀的启迪与熏陶,做到知情合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 人文性 知情合一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世界,其深刻而博大的人文性更是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神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脊梁,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人文关怀更是关乎每一位学生的长远发展?如何更好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人文性这一重要内容,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与对待的课题。
  一、人文性的内涵。
  人文性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仅就语文阅读教学的层面来说,它是超越文本阅读本身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有着积极促进引导作用的素质教育内容。也许但就某专项知识的考核来说它并不明显,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存在并影响着学生的各项学习与生活实际。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哺育和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认真努力挖掘的无尽宝藏。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完善的重要内容,更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教育方法。
  (一)转变思维,为师生的学习解开束缚。
  语文教学应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学科,二者彼此结合、相得益彰。割裂二者的联系只能使语文阅读教学限于枯燥乏味的困境之中。因此,首先要转变思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无用功,它让那机械的字词句、段篇章有了情感与灵性,让课堂走进学生内心,给予学生书本以外更加丰富的大千世界,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呵护与指导。而这些都会为语文的工具性教学增添动力,使学生体会学中乐,使学生做到乐中学。真正的语文教学一定是让学生超越文字运用层面的多元化教学,它除了文字工具的剖析,更多的是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鲜活真实的生活舞台。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让知识在互动中迸发神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应是以学生为根本的,他们既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自主接受的主体。忽略学生接受实际的人文性教育是空洞的,因为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基础,使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感受。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就算完成了人文性教育,而是应该合理的听取学生意见,给学生思考、讨论及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努力探索,激发起兴趣与动力,营造出轻松、民主、欢快的课堂人文环境,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最好的人文性教育效果。
  (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拓展课堂内外。
  课堂教材都是那些运用规范、内涵丰富的范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承载的人文性内涵,切不可走马观花,将精力单纯地消耗在文本知识本身。比如学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时,每一篇文章的各项解析固不可少,可透过文章本身,都是一个深刻丰富的文学大家与人生思想。将文与道有机结合,才是真正解读了文本的生命所在。有了思想上的深刻认识和共鸣,反过来又成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本的法宝。以文学家苏轼为例,在文学艺术上近乎全才的他一生跌宕起伏,在那人生的波澜起伏中,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切的苏东坡。他有着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傲人智慧,他有着“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年少轻狂,他有着金榜题名的辉煌与豪情,他有着针砭时弊的豪放与刚直,他有着横遭诬陷的愤懑与哀怨,他有着命悬一线的危难,他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他有着……如此丰富的苏轼,也造就了丰富的苏轼文章。值得我们去赞叹的不仅仅是那流传千古的文字,更是那字里行间不屈不挠、执着前行的人生思想。这份思想对于今日的学生才是更大的收获与财富。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字里行间,品味人生智慧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情感、启迪了智慧、开发了心智,这才是人文性教育的真谛。有了深切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顺势将精选的其他文章介绍给学生,进一步扩大人文教育的素材,收到更好的人文性教育效果。
  (四)与时俱进,艺术化的考核与评价,营造宽松的人文性教育环境。
  时代在发展,只有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是能真正走入人们内心的内容。因此应巧妙的做好教材与时代的联系,使教材的人文性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学而乐用”。在问题考核锻炼中也应多样灵活,体现出人文色彩。伟大的思想是永恒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颗伟大的心灵,我们都能找到与现实的切合点,这也正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当文本穿越时空与现实接轨,这时的人文教育才是最有实效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是语文学科及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只要每位教师勤于积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智慧与技巧,一定会在教学实际中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中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