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9期 ID: 78752

[ 吴哲生 文选 ]   

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 吴哲生


  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比其他课程更重要。因为母语的学得(课堂教学)是以习得为基础,规范促进学生的言语活动,最后又回到学生的习得,语文教师既要优化自己能控制的课堂教学环境,还必须帮助学生去“优化”自己不能操作控制的整个的习得环境。吴哲生老师这组文章谈得比较全面,能给我们以启示。
  教育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功能决定于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功能、结构、关系。同时,一定系统的环境对于系统的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学科,由于它外延的特殊性以及言语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对于语文学习的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其他非语言学科所没有的。而统观现当代的语文研究,语文学习环境问题很少被关注,似乎被旁落和边缘化了。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个不小的空白,非常有必要予以关注和研究。并从批判与重塑的角度予以立论。首先且看以下这些现象:
  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也不可谓不深,不管是宏观的理论还是微观的方法,都是空前的。但真正实施的有多少,真正起到作用的有多少?为什么我们语文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到了中小学校却往往被束之高阁,甚至被语文教师嗤之以鼻?
  为什么同样一篇文章,作为语文课教材和作为课外杂志读物,学生对其阅读的兴趣、感受、效果大不一样?
  为什么语文考试成绩完全相同的城乡学生,他们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却相差甚远?
  为什么在语文教育的硬件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学生滥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语文学习环境。
  
  一、语文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语文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它包括支撑语文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还包括语文教育制度、学习心理、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语文学习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语文学习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语文学习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语文教育制度、家庭、社会等,都属于语文学习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学习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看,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语文学习环境主要指学校语文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种语文教学设施、语文学习风气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
  由于语文学习环境所涵盖的因素的复杂与多样,要对语文学习环境作一严格的分类是不容易的。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
  从空间分布上可以把语文学习环境分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前者指校内语文学习环境,后者指校外语文学习环境。如果进一步做层次分析,校内语文学习环境还包括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各学科语文学习环境,书刊阅览场所语文学习环境和校园语文学习环境;校外语文学习环境包括家庭语文学习环境和社会语文学习环境。家庭语文学习环境涉及家庭教育性生活和家庭非教育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语文学习环境涉及社会教育性生活和社会非教育性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如文化宫、图书馆、广播电视台、报刊社、书店、影剧院等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语文学习环境。
  从存在形态上可以把语文学习环境分成软环境和硬环境、或抽象环境和具体环境、或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前者主要指语文学习的制度、观念、情景、氛围、心理、评价等,后者主要指语文学习的设施、设备、场所,如教室的板报、墙报,校园的橱窗、广播、图书馆,社会上的文化宫、图书馆、报社、书店、电台等。
  
  二、语文学习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校内的和校外的,抽象的和具体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语文学习活动并对语文学习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文教育制度
  语文教育制度是构成语文学习抽象环境(软环境)的主要因素,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方式、方向。影响语文学习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目的、教材教参的选编制度、语文课程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等。
  
  (二)各种语文学习设施
  学习设施是构成学校语文学习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语文学习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概括地说,学校语文学习的物质设施主要包括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栏、报刊栏、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校园语文网站、各种语文学习软件等。
  
  (三)各学科教师的语文素质
  不仅仅是语文教师,而且包括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语文素质是学生语文学习环境中人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各学科教师的语文素质如普通话是否标准、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汉字书写是否规范、表达能力是否流畅等对学生语文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许多语文习惯的形成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四)社会、家庭言语信息
  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托尔曼、布鲁纳等人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依其关系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意义的获得和实现期望的过程。语文学习的特殊性更是受到各种信息源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是语文学习信息的主要部分。但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渠道接收着来自各种社会关系、各类社会群体、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广泛而庞杂的社会言语信息。语文学习环境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会言语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书报、杂志等媒介大量涌向学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持人插话:家庭与社区是第一习得环境,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应该做相应的工作。]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社会言语信息,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如果处理和运用不当,则会干扰甚至破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语文学习风气(氛围)
  语文学习风气表现为学校和班级的一种集体语文学习的思想倾向和行为风尚。这种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从其心理机制上来看,这种风气是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的。并且,这种心理气氛一旦成为影响整个群体语文学习的规范力量,它就是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精神、习惯、意识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以及师生彼此间的关系,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支持型气氛,一种是防卫型气氛。前者是 [##] 积极健康的教学气氛,后者则是消极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患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语文学习环境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决定了环境对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意义,这种意义远甚于环境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扩大语文学习的资源。“教材只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文学习的资源决不局限于语文教材,教室的板报、墙报,校园中的橱窗、宣传栏、图书馆、广播等,而校园之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如报刊、杂志、小说、戏剧、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招牌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语文学习也要放眼课外。
  2.有利于帮助学生抵抗不良语文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语文环境污染严重。走上街头,形形色色的招牌上,错别字随时都可能映入你的眼帘;打开电视,精彩纷呈的广告里,被歪曲错用的成语不时会充溢你的耳畔;浏览报刊,文句不通、不知所云的句子,也是屡见不鲜。至于现实生活中和某些电影、电视剧里充斥的一些污言秽语,对我们民族语言纯洁性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而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有利于净化这种污浊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认识、纠正、抵抗这种不良的语文现象。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知道,心理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谐、宽松、愉快、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心理素质又直接影响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又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因为思维是语言的内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良好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思维能力,最终影响语言的表达。相反,不好的环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妨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只有乐学、爱学才会好学。俗话又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而科学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科学的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并能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很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和作用,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几十年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持续下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我们对语文学科不重视、不关注,忽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是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5.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及形成语文学习的意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只是讲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如主动求知,主动阅读,碰到生字,会翻字典;碰到优秀的文章,会情不自禁地多读几遍;碰到有意义的事情,会随时留心观察;有了灵感,会动笔记录等等,这些习惯和意识的形成,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更主要的是依赖于课内与课外的语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6.有利于先进的语文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环境犹如土壤、阳光,几十年来,我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可不谓多,各种改革不可不谓激烈,但最终这些成果真正在现实中得到落实、转化的却很寥寥。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成果到了中小学就缺乏适宜的土壤和阳光,最多只能在公开课上昙花一现。笔者认为,如果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根本改变,大部分语文教育教学成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主持人插话:关键仍在课堂教学本身的环境,在于教师真正懂得教与考的关系,善于科学应考。]
  总之,语文学习是个系统工程,系统是诸种因素的有机组合,我们不仅要优化系统的各因素和结构,而且要高度重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语文学习环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外部条件,而且许多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无形的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隐性课程”。因此,构建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