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第6期 ID: 402000

  

诗祖故里的诗意栖居者

◇ 王菊 唐冲

  关关雎鸠,传承房州千年优秀传统;琅琅书声,品味中华百代经典韵味。在诗祖(《诗经》创作者:尹吉甫)故里湖北房县这个山清水碧、英杰代兴的神奇沃土上,有一群诗意栖居的人,他们撑起了房县一中文学教育的天空。
  房县一中语文组是一个由30人组成的“德艺双馨”的团队,有湖北省特级教师杨锦全掌舵,有湖北省骨干教师陈兆刚领航,有十大名师、学科带头人郜国旗(学科组长)在前面呐喊冲锋;有湖北省高考阅卷专家郜国旗、吴崇群、代明恒把握高考的导向,更有刘莉等一批教坛新秀孜孜以求。房县一中语文组精于教学,论著颇丰,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如星河般灿烂,出现了像陈兆刚、郜国旗等一大批高产多产研究型的专家教师。房县一中语文组立足学校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积极研发校本课程,为房县一中“修德启智,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增添自己的一抹亮丽。
  在百舸争流的讲台上,语文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杨锦全、陈兆刚、郜国旗老师注重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他们用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开掘当代青年学子的心灵荒原,成就了学子们一部部令人感叹不已的个性经典。刘伯君、李红登、伍凌老师将个人的睿智融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信手拈来,诙谐警策。街巷俚语,成语典故,一席趣话,笑语满堂,在笑声中将纷繁的生活化为醇美的精神营养。王玉英、吴崇群、戢运辉老师字字玑珠,如清涧落水,轻轻地叩击孩子们的心扉;如霏霏细雨,缓缓地浸润孩子们的肺腑;又如清流急湍,荡涤灵魂。段玉清、李永全、雷春兵老师准把文学之脉,单元模块,系统源流,来龙去脉,绘语文知识之树,引能力培养之路,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拓展。任高学、代明恒、刘国芬老师以启发见长,教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寓教于读,以悟促读。陈艾娥、郭仁玺、周敏老师擅长作文教学,把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作文训练的一部分,观察生活捕捉灵感,分析生活启迪智慧,感悟生活领悟真谛。且重组教材,分级训练,循序渐进;一题多写,集体评改,互学互助。刘运炳、柯惠、余礼权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整体综合效应,知识与能力并驾,方法与情感齐驱,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并举,语文教学与开发智力共生,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互补,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终生语文学习和谐统一。刘莉、刘红丽、李晓琴、胡莲菊老师步入青少年的内心深处,充分利用他们好问、乐于表达的特点开拓学生求异思路,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屈光兵、陈世萍、刘海艳老师追求语文的生活化,将语文教学引入新的境界,把语文教学融入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无论是读书、看报、看影视、听广播,还是社会交往中的听话、说话、写话,都是语文学习的良好契机,开拓了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代安川、王菊、唐冲老师充满热情、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保留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在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得到充分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坚持集体备课,每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究教材;坚持听评课制度,互相汲取营养、丰实自己,并定期在教研活动中针对常规课、拓展课、复习课,或组内交流,或个别反馈,大大地激发了同仁们的学习热情。为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勇挑重担,我组还一直坚持导师制,以老带新新更秀,以新促老老益壮。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优势互补、砥砺共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中,房县一中语文组立足学校实际,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根据,建构了学科特色教育。合作课前用十分钟左右开展“激情阅读”,主要由学生推介《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上的文章,自读、齐读各展风采,自评、互评激发热情。自主课上,开展“每日成语”,以五个为一组按字母顺序印发,同义近义区分明确,情感语境举例分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积千里之跬步,汇江河之小流。每周开展一节“词典课”,以第六版新华词典为依托,或学生笔读,或教师点读,让“双基”夯实在高中三年漫长征程中的每一段路程。每周抽出一节自习课专门阅读课外书籍,不限形式,不讲任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做批注,写感想,做摘抄,写点评,在书香中陶冶情操,在墨迹里感悟生命,让语文学习在孩子们人生之旅中一生受用。在课外,还开展了兴趣班,每一位用生命教书的语文人亦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代安川老师的字体隽秀,字如其人,在他的书法班上学生自有一种沉稳与深厚;刘伯君老师笔力幽默,语言犀利,在他的写作班上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李红灯老师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在他的朗诵班上学生抑扬顿挫,字正腔圆;郜国旗老师舌灿莲花,妙语连珠,在他的演讲班上学生声情并茂,出口成章。多才多艺的语文人走进学生的心里,语文特色教育成为了房县一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汲教学之水的最好方式是及时给自己充电。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为使教育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适应并引导学生的多元发展,房县一中语文组不断地吸收新鲜活水。在“书香进校园”中,语文组制定了“四个一”的教师读书计划,每天读书看报一小时,每月写一篇读书随笔,每学期精读一本书,每学年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办公室内,独辟语文教师读书角;图书室里,引领学生学海泛舟、书林漫步。在读书中沉潜,获得心灵的澄净。在读书活动中,语文老师少了酸俗气,多了灵气、诗性。在书中不断汲取智慧的语文组,自然是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走出去”,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汗水浇灌取经路,杏坛繁茂结硕果。汇报课上,刘莉、周敏老师“和谐与人”出成效;业务学习中,陈兆刚、刘伯君老师桃李花发飘芳言。课堂中,语文人独特的魅力,激情感染学生,创设情境,陶冶情操。启智课堂的每一处成功,语文教师的心中都会收获一份甜蜜的花香,都会激起绚丽的浪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房县一中语文组的教师,在讲台上是校园文化理念的传播者,在教学之余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承办者。校园之声广播台,语文组青年教师是组织者和负责人;校刊《新绿》和校报《房县一中报》,全体语文教师付诸心血,指导学生撰稿;校本研修,语文组全体参与,编撰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校本教材;科研课改,语文老师的科研论文为全校教师解疑惑、出计策;文艺晚会,语文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激情朗诵;辩论赛、诗朗诵、演讲、书画展、诗文名句接龙,成语知识竞猜,语文老师是主持人、评委……讲台上,语文教师是优秀的主持人;幕后,语文教师更是高明的策划大师。学校文化建设,语文老师时时刻刻在献策出力。语文组全体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无关功名。无声润物之春雨,立志育才一代功。我们欣然、坦然、淡然。
  社会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学校对语文教师寄予着殷殷厚望,学生更是对语文教师有着最神圣的期盼。房县一中语文组的教师们,以自信为帆,以责任为桨,泛舟学海,驰骋教坛。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基本知识中采撷智慧清泉来滋润干涸的心灵,守住一方心灵净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长进步;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中,担起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担,教学科研齐头并进,自我提升和学校建设样样不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房县一中语文组协力奋战,铸就了辉煌。如今,语文组的全体教师更是精神抖擞,把工作当事业来奋斗,把学校当家庭来建设,把学生当孩子来培养、呵护。长路漫漫,携手共进,房县一中语文组全体教师正全力以赴地践行着“修德启智,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目标笃定地追求着心中的教育梦想。
  
  王菊,唐冲,湖北房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左晓光

诗祖故里的诗意栖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