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至25日,全国14省市32校语文联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福建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举办,《语言文字报》、《语文建设》杂志及与会代表联合发布《聚龙宣言》,倡议“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拉开了真语文大讨论的序幕。真语文系列活动从泉州出发,辗转南北,全面展开。名家、学者及一线老师纷纷发言或撰文支持真语文,反对假语文。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时期。这场活动发力之大、起势之猛、指向之明确,令人瞩目,使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不能置身其外。
假语文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2014年4月1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题为《“毒舌”王旭明:向假语文宣战》的文章。文章报道,2014年4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中,一节近似完美、颇得好评的参赛课被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王旭明批为“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王旭明因此得“毒舌”之称。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提问,王旭明直言:“中国语文教育之现状,需要的不是鼓励和肯定,而是反思和批评,这样才能对语文教育进行抢救性扭转。”
王旭明社长言重了吗?对此,普通教师的评判意见可能不具说服力,还是听听专家学者们怎么说吧。真语文活动总顾问、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教授说:“为什么要提倡‘真语文’?因为有一种‘假语文’存在,这种‘假语文’的表现历时已久,积弊极深。”
普通语文教师对假语文的感受又如何呢?以我的看法,就是眼花缭乱、困惑不解、无所适从、痛苦纠结。假语文已经扭曲了语文教学,迷惑了语文教师的眼睛,误导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学而至于假,这是语文的悲哀,是语文界的悲哀。贾志敏老师说真语文恰逢其时,我想说:“真语文要早站出来该多好。”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学积累了很多经验,我想说:“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很多教训,假语文就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教训。”
假语文假在哪里?一是假教,二是教假,三是假学。假教,就是表演,最典型的就是在各类语文赛课活动中表演味十足的公开课,正像王旭明所批的“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教假,就是教了非语文的东西。诸如用视频、图片取代对文本的分析感受,空洞的道德说教,脱离文本的拓展延伸,等等,均是“教假”的表现。假学,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失真。比如,一些公开课在课前做假,课堂上假合作、假探究,等等。
假语文之“假”虽有三种,实则一个怪胎的三副面孔,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堂课上。如果说有区别,那也就是显露机会的多寡不同而已。“假教”多出现于各类公开场合,“教假”则多存在于语文老师自己的课堂,而“假学”则完全是老师导演学生造成的恶果。
由于假语文的长期泛滥、迷惑和误导,很多语文教师都已经视“假教”和“教假”为常态,浑然不觉自己在做假。例如对多媒体的使用:在公开课上使用多媒体那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叫公开课——这是普遍的认识,甚至是不成文的规定。公开课都如此,你说能不误导语文老师吗?
有人把假语文的泛滥归罪于多媒体的使用,但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而已。相信这一点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也是参与语文赛课活动的专家评委的共识。可在一些专家评委的眼里,用多媒体包装的课就该受到鼓励,就是紧跟时代潮流的表现,包装越豪华的课就越受吹捧。如此认识岂非怪事?
批判滥用多媒体是对的,这种批评应该首先从公开课开始,从参与赛课活动的某些专家评委开始。多媒体本身没什么错,它只是被滥用了,超出了它辅助作用的地位。适当使用多媒体是可以的,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讲课效率。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盲目排斥多媒体是不可取的。语文要返璞归真,不应该是完全返回到原始的状态,而应是返“本”归真,回到语文之本,归依语文之真。
语文本无所谓真假,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高下之分,没有真假之别。因为上课教师做假,课便成了假课;因为过度包装,课便成了假课。有水平的课因为时髦豪华的包装变成了高水平的假课,迷惑了听课教师,俘虏了评委,害惨了语文。
实际上,即使在假语文泛滥的时日,仍然有真语文在。贾志敏、余映潮、黄厚江等许多语文名师为我们树立了真语文的榜样。在全国真语文青岛站活动中,王旭明社长总结了真语文的基本要求: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国学知识。借用《聚龙宣言》中的一句:“在本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大道至简,真语文并不复杂,也不深奥。
课改之初,大家都在探索,希望走出一条新路来。真语文和假语文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所不同的是,真语文继承了语文的优良传统,假语文误入了歧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大行其道,一路风光,越走越远,走上了歪路、邪路。
愿假语文褪去包装,洗尽铅华,回归本真。愿语文不再有真假之分!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文华学校)
推荐理由
真语文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响应。本篇博文认为,语文本无真假,提出真语文,就是因为存在泛滥的假语文。语文教学出现假,这是语文的悲哀。愿假语文早日消亡,语文不再有真假,这一呼吁道出了致力于语文教育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