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评价
教材
考试
视听
阅读
写作
教研
名师谱
入驻
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2009年第10期
收藏:0人
我要收藏
在读:3人 编辑:
编辑合辑
补全文档
开始阅读
文学教育 / 2009年第10期 目录
小说家的散文:讲故事的能手
/ 席星荃
大地情书
/ 杨 方
但愿人长久
/ 邹建军
论多媒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 张书群 王 平
要让语文课堂吸引学生
/ 李 娜 陈会玲
透视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 耿 萍
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 王清若
浅议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 夏丽云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张星辉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中短篇小说扫描
/ 施战军
语文课堂教学小议
/ 范风娥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陈晓燕
语文教学与文化传承
/ 营 红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 薛文秀
我们的隐私
/ 晓 苏
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
/ 张淑艳
激情语文课堂的创建
/ 翟文颖
评晓苏的《我们的隐私》
/ 李遇春
让语文课堂弥漫书香
/ 甄树存
浅谈语文课堂的导人
/ 杨平安
感情的事
/ 金仁顺
构建有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原则和措施
/ 刘 瓦
个性化阅读要鼓励学生有独到的体验
/ 武斌儒
学生眼中的闻一多
/ 张 贞
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
/ 张 超
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唐 柳
诗歌的诵读与赏
/ 郑 军
浅析徐志摩其人其诗
/ 孔 瑛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 林玉琴
论朱淑真梅花词的审美意蕴
/ 朱春俐
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
/ 张淑艳
从叙事话语角度解读《爵士乐》中的历史观
/ 林 琳
镕浅析张抗抗《作女》中的人物形象
/ 刘丽娜
作文开头漫谈
/ 齐芳军 朱 萍
《使女的故事》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
/ 张继英
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赏析
/ 曹桂玲
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 陈 辉
《舞舞舞》中的死亡意象
/ 陆 雁
《解读田汉早期独幕剧《获虎之夜》
/ 郁宝华
把人物放刭“烈火”中去写
/ 李 辉
《老人与海》对海明威人生命运的隐喻
/ 杜 蓓 闵 敏
试析《山有扶苏》和《泽陂》中的爱情描写
/ 刘 洋
透视《伊芙琳》的瘫痪主题
/ 沈婷婷
浅析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 吴 双
《红楼梦》中自由直接引语英译浅析
/ 刘超朋 谷香娜
《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之比较
/ 李 善
靳以创作中的教育思想浅析
/ 石 健
宫崎骏作品中的人情美
/ 姚爱娟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中的成语和典故
/ 王 雯
浅谈伊沙的诗歌
/ 张 强
《故乡》中的“藏碟案”
/ 徐德军
《第一次抱母亲》备课札记
/ 王志祥
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覃丽娟
大众媒体是文学传播的加速器
/ 刘绪君
《三顾茅庐》教学谈
/ 王秋芳
周作人“人的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
/ 魏 雪
中国诗人的醉酒人生与中国诗词的酒坛艺术
/ 聂艳华
浅谈语境特征对词义的阐释作用
/ 王秋艳
谈语文生态化教学的特征及其实践构想
/ 李小玲
评杜牧《泊秦淮》的两个英译本
/ 石 蕾
浅析塔尔科夫斯基的《镜子》
/ 李泓锦
从作文心理的角度看《留住你的感动》的课堂教学
/ 杨彤彤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 郑 畅
取经路上谁挑担
/ 于 华
读麦豆和燕窝的诗
/ 陈仲义
论俞平伯探索新诗发展之路
/ 郝栩甲
看《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 黄 轶
幸福在与新中国同行的路上
/ 李华章
从阿涅丝的手势看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 莫丽娟
寓言杂谈二则
/ 陆正安
略谈盂浩然的游寺行踪及与僧人的过从
/ 姚 钰
试论我国戏剧在当代面临的困境
/ 刘 琦
郑渊浩成人童话的语育特色
/ 蒋红梅
“审美教育”概念小考
/ 郑素华
双关修辞在广告中的妙用及其规范化
/ 丁兰婷
《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 田 瑁
论悖论中的陌生化
/ 高晓焘
《盘王歌》与《宋元以来俗字谱》俗字比较初探
/ 余 阳
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李春香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 期刊列表
2015年第8期
2015年第9期
128
8/8
<<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