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10期 ID: 152257

[ 范风娥 文选 ]   

语文课堂教学小议

◇ 范风娥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组织教学就是控制学生注意力,协调全班学生共同努力学习、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控制开局,集中学生注意。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开局,加强预防性管理,如上课前教师应提前几分钟出现在教室门口,以示意学生要上课了,一上课,教师用目光环视全体学生(清点人数,检查学习用具,稳定学生情绪),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迅速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开局控制得好,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完《狼和小羊》一课后,教师设置这样一个悬念:狼是否吃掉了小羊呢?生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说:“没有,因为狼正要吃小羊,突然来了一位猎人,打死了狼。”有的说:“没有,因为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闪,狼掉到河里淹死了。”……这样,通过教师的一个悬念,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便打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2.变换教师的语调和情态。这主要体现在朗读指导中,如在读英雄人物的语言时要铿锵有力,在《黄继光》一课中,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拉响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到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使学生如听其声,加深对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理解和尊敬。在《美丽的公鸡》里的“公鸡公鸡真美丽……要比漂亮我第一。”要用骄傲、欢快的语气读。这样,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人课文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辅助各种游戏、谜语。愉快教学法要求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游戏、谜语等辅助手段。如在教要求会认的字时,可以做音节和汉字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牢固地记住字的读音。在学古诗《画》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此外,说笑话、顺口溜、绕口令也是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的法宝,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学生。
  后进生之所以“后”,是因为课堂注意力的指向性、集中性差,易开小差,爱做小动作,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别后进学生,多提问、多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克服弱点,加快转化。
  四、因事制宜,处理偶发事件。
  小学生由于纪律性差,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低,注意力稳定性不高,因而常常出现偶发事件,这些事件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一堂课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因事制宜,掌握一定的处理艺术。
  1.给予暗示。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加以暗示,如停止讲课片刻、拉长音、提高音或降低音,或不必停顿,用“眼神”给予“斜视”等。
  2.走近制止。在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有的同学不练习,教师可以走到不练习的学生身旁不动,或小声提醒,或用手抚摸,引起注意。
  3.提出问题。教师讲课时,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学习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好,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稍有难度的课后作业。
  4.兴趣迁移。上课爱玩耍的同学,对上课不感兴趣,但这些学生往往各有长处,爱劳动,喜欢文体活动等,教师要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兴趣迁移到上课听讲上来,使他逐步产生听课的欲望。
  5.耐心引导。有时碰到学生迟到,不能采取罚站,不让进教室,批评一下就让进教室,或罚劳动等方式,而应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去,教师继续上课,待下课后,再导问原因,进行耐心的引导、教育,切忌“以罚代教”,或“以罚为教”。
  6.因势利导。老师犯错误是难免的,如在上课时无意识地写错一个字,在几十双眼睛的监督下,写错字却是非同小可,要是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字写错了。”这时不可用各种手段来掩饰自己,而应大胆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让学生帮助老师究其原因,达到共同吸取教训的目的。
  总之,教无定法,组织教学形式多样,只要我们管理得当,组织有法,就会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堂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