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们将具有重大影响力或超强娱乐性的事件取名“xx门”或“xx门事件”。伴随着各种“门”事件的层出不穷,“门”成为一个很红的网络热词,如:“兽兽门”、唐骏“学历门”、“厕所门”、“李刚门”、富士康“跳楼门”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词语中的“门” 已经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语素向类词缀发生转变。下面我们就对“xx门”格式词语的来源、类型和“xx门”格式中“门”的特点做一些分析。
一、“xx门”格式的来源
“门事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被弹劾而下台的“水门事件”。197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克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他们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被当场抓获。《纽约时报》两名见习记者在现场报道时,为了便捷地说明问题,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水门事件”。此后,凡涉及政治性的要案,大都被冠以“门”。 “门”在汉语中本是一个较常用的词根,作为一个自由的成词语素,它可以出现在一个词语的任何位置,如:门板、门口、大门等。然而作为一个类词缀,它是仿照英语中的后缀“—gate”的形式而产生的。“水门”的英文形式是“Watergate”,这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实词构成——“Water”和“gate”,它们之间是偏正关系。一开始,“门事件”格式的词语主要用来指政坛丑闻,如:“伊朗门”“特工们”“黑狱门”等。而随着社会和人类观念的发展,“xx门”格式就体现了强大的类推作用而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xx门”格式中“门”的特点
汉语主要的构词方式是词根复合法,所以在汉语中词缀的地位远不及词根。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对于词缀的研究,严格地说,是从《马氏文通》开始的,此后由杨树达、吕叔湘、王力先生等人的发展才对汉语的词缀研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词缀也叫“附加成分”,是派生词中附加在词根前面、中间或后面的用以表示附加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词素。但在汉语中有一些成分介乎词缀与词根之间,这类成分1979年吕叔湘先生提出了“类词缀”的概念来进行界定。1979年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类词缀的概念:“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为类前缀和类后缀。”①
后来马庆株等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标准。他认为:(1)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词典单列词条),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词典不单列词条且不是第一第二义项);(2)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在基本义项上可成词);(3)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轻声。②
董秀芳认为,“地道的汉语的词缀数量不多”,相对于英语的affix,汉语的词缀具有以下特点:(1)一个成为词缀的成分仍可能是多义的;(2)一些派生词缀所构成的词在词性上不稳定,有跨类倾向;(3)汉语派生结构的类型以表达性派生为主;(4)派生结构很容易发生进一步词汇化;(5)汉语的词缀与词根在语音形式上没有显著差异。③
在此我们总结了各家的界定标准,从类词缀界定标准的意义、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分析“xx门”格式中“门”的特点。
(1)意义方面
意义趋向虚化是类词缀区别于词根和词缀的重要特征,是各家学者在意义方面界定类词缀的统一标准。“门”原先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名词,含义是“房屋、围墙、车船等出入口能开关的障蔽装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门启而入,枕尸骨而哭。”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洞门甚隘。” “xx门”格式中“门”的词汇意义依然明显,但已经开始出现意义的引申和泛化,并且其附加意义逐渐凸显。“门”本来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成词语素,常常作为词根和其他语素组成实词。而“xx门”类词语中“门”的意义则发生虚化,其意义是从“门”表示“门面”的义项中虚化而来的,它在构词上产生了一种抽象概括的意义,其附加意义开始凸显,感情色彩由中性变为贬义,体现了“丑闻”这一评价义,但同时它的词汇意义并未完全虚化,仍然含有“障蔽装置”的意义。
(2)结构方面
实义语素在构词时,其位置是没有限制的,但类词缀属于一种附加的构词成分,它在构词时只能粘附在词根上,其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呈现单向高搭配性。“单向高搭配性”是指:在保持结构整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结构的一个位置上的成分可替换的同类成分不多,而另一个位置上可以有很多可替换的成分。“xx门”中的“门”体现出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即位于后字位置时搭配率极高,而位于前字位置的可搭配率则很低。“xx门”中“门”构词时位置固定,只能放在词根的后面,如果位置变动,就失去了类词缀的作用,因此“门”在作为类词缀时,其单向搭配性非常高,只在位于后字位置时有很高的可搭配率。
(3)功能方面
一般来说,类词缀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类化作用,即标志词性的功能。而在“xx门”这一类词中,我们能够发现“门”也具备这种标志性的功能。通过对“xx门”类词语的不完全统计与分析发现,出现在这个结构的“x”,大多是名词性成分,如:
“兽兽门”“诺诺门”“早熟门”“奶粉门”“汞毒门”“卧室门”“寝室门”“疫苗门”“李刚门”“短信门”等。
而除了与名词性成分组合之外,“门”附着在动词性成分后面的现象也在增加,如:
“自拍门”“牵手门”“造假门”“让座门”等。
然而,不论代表“x”的原语言单位是什么性质,它们后面带上“门”之后,都无一例外地转化为了名词性质,这就表明,“门”在构成新的词语形式时,起到了一定的标志性的作用。
此外,作为一个类词缀,能产性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标准,也称作“类推性”,是指每个类词缀都能够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和不同类型的词根成分组合成词,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相同类词缀标志的词族。类词缀这种通过类推派生构词的方式特点是能产性高、便于人们快速接受和运用。而“门”在这方面也体现出来很高的能产性。
三、结语
张静先生在《新编现代汉语》一书中曾经指出,词缀有“典型词缀”与“稍有实义但正在虚化的词缀”的区别。④从“xx门”格式词语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门”正处在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中。而通过我们对于“xx门”格式的类型和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在“xx门”类词语中,意义趋向虚化,位置通常固定,在词尾部分可以起到标记整个词性的作用,它还能够通过类推作用派生出大量新词语,具有很高的能产性,因此,可以说它在“xx门”格式中已经转变成了一个类词缀。但是,客观地说,这种词缀化倾向还处在一种发展阶段,“门”的语义虚化程度并不高,同时在很多词语中,“门”还是一个具有词汇意义的自由的实语素,并且“xx门”中“门”在读音上也不读轻声。因此,“门”能否演变为一个只表示语法范畴的词缀,还需要接受社会的进一步检验,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考察与思考。虽然“门”字目前是否可以算作词缀或许还存在争议,但至少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类词缀”。
————————
注释:
①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②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第六期。
③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汉语学习》,2005年第6期。
④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通联: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