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3年第3期 ID: 354591

[ 孙勤香 文选 ]   

构建语文开放型作业

◇ 孙勤香

  中学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搞了这许多年,无论是从实践的探索方面,还是从理论的构建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基本上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教案设计)和课堂内教学过程的实施(授课模式)等方面来进行的,当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而对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则少有人去研究或研究的不够,并且在这些关于作业的极其有限的研究中,也大多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应试教育这个中心来展开的,即在努力构建一个“封闭型作业”的操作系统。说句并非危言耸听的话,如果不改变前述状况,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将大打折扣甚至劳而无功,此其一。其二,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势必促使我们不得不对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传统作业体系作出深刻的剖析和有效的改革。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理由,我认为,在“封闭型作业”的体系之外,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呼唤“开放型作业”,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型作业”的操作系统。
  一.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内涵及其构建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与思考
  目前高中语文作业大致可分为基础知识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写作训练三种类型。
  1.学校在高一上学期开学伊始,利用1-2周的时间,针对初中出现过的几个语法点,语音、成语,修辞和病句,进行集中的讲解,下发大量的练习,名曰:做好初中的衔接工作。之后一直到高三的考前总复习,在对上述几个语法点进行几个课时的反复讲解和大量训练。
  2.阅读理解训练。在高一高二年级,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训练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完成每篇课文后所附的“思考与训练”;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训练主要表现为在教材课文基础上附加大量的课外文言文语段习题训练。在高三年级,阅读理解无非是大量的文体专项训练(如散文、小说等的专项练习)和综合试题训练。
  3.写作训练。包括课堂作文和课外练笔两种。课内作文一学期6-8篇,由老师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课外练笔一周一次或多次,学生信马由缰或老师严加规范。高三有专门的应试作文训练,方式和内容依据对高考作文命题的猜测。
  综合以上三点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高中语文作业的指导原则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脱离学科教材和学生实际,偏难、怪异、量大、重复。它势必造成种种不良的后果。第一,老师因批阅大量的作文苦不堪言,学生因作文的枯燥死板无病呻吟而苦不堪言。第二,错别字连篇及表述不通顺成了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通病,学生的语文素质低下。第三,学生普遍缺乏文学鉴赏能力,使整个社会的阅读趣味和文化追求越来越庸俗化。
  (二)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内涵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高中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他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是合格的。首先,他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修辞知识,具备起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其次,他应该培养较强的听书说读写能力。再次,他应该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丰富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特征等心理思维品质。
  鉴于此,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兴趣性、形象性是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组织形式的本质所在。
  有人认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技能性)、人文性、思想性、综合性等特点,而培养敏捷丰富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语文教学的三项重要目标,又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弱项。我非常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上述三项重要目标恰恰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体现兴趣性、形象性的“开放型作业”的组织形式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以大量反复地做习题的方式企图使学生学好语文,实践证明那只能是一厢情愿或事半功倍的办法。“开放型作业”认为语文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都能在习题之外找到一种或多种掌握它的形象有趣的方式。如尽可能地用不同的语句去描绘同一对象和组建词句家族的作业形式可使学生轻松地积累词汇,学会遣词造句及掌握修辞技巧。如观看影视、表演名著、参观名胜、采访学者、组织辩论、开展调查、主持节目,举办讲座等作业形式,无疑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更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自觉去阅读。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依照形象性、兴趣性的原则去构建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组织形式,那语文作业的形式一定会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2.兼顾语文传统的思想性外,美育性应成为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丰富内容的本质所在。
  高中学生的心理介乎幼稚和成熟之间,对是非美丑有一定的判别能力,高中三年是其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人格特征能否得到良好培养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整个社会看,市场经济及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技术艺术高度融合,要求实用和审美高度结合,从而要求社会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审美修养。令人庆幸的是,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甚至优秀的科技应用文,无不具有形式上的语言美和内容上的人文美、自然美、意识美等,这使得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先天优势。因此,高中语文“开放性作业”的内容应充分体现美育性这本质内涵,而不应停留在肤浅的工具性和泛政治的思想性上。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应该避免那种对课文碎尸万段式的讲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碎尸万段的作业,应该让学生在自然阅读的状态下去鉴赏去品味美的作品。我们既要推荐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名著名篇给学生,又要鼓励学生去判别去发现时文中的美文美诗。在作文训练中,应尽量让学生去描绘自然描绘生活,去抒发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后的真情实感,去设想自然和人类的未来。应力戒总让学生去阐发一些抽象的生活哲理,去发表一些假大空的“高见”,去无病呻吟式地“为赋新辞强说愁”。
  3.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是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目标的本质所在。
  我们推行新课程,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利用各种途径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无疑是注重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作品都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精神产品,都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奇异光彩,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经受这些作品创造性的熏陶。因此,布置学生阅读、写作的各项作业,必须千方百计的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批判的意识和能力这一本质目标,培养学生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技巧或思维方法,如横向思考法、逆向思维法、正反思维法、脑力激荡法、创造性解决问题法等等。
  二.构建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策略
  1.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的道理,教学内容应有较大突破,即不囿于课本,为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语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同样深知只有将语文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将语文能力运用到实践中,语文才会拥有鲜活的生命,不会成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观察的事实与过去掌握的知识的矛盾中产生问题,从学生的观念,掌握的知识的内部矛盾中引发问题,在知识的运用中发现矛盾形成问题。
  2.突破孤立作业的限制,进行合作作业的尝试。
  传统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基于“作业即习题训练”这一观念和现实的,它本质是提倡学生孤立作业。很显然,孤立作业的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的知识、情感、体验、品质等各方面的交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符合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的要求。现代教学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情感的交流更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些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合作作业,是实现学生情感交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同时,语文“开放型作业”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决定了其设计与布置应较充分的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如采访与调查,表演与辩论等形式必须是以合作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过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敬业精神,生活经历,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文学文化的涵养和功力,及时掌握、收集、选取信息的现代技术手段等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特别是“开放型作业”应有其新的管理形式,教师在作业管理中应避免强调管理,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应避免“一刀切”的作业管理,突出分层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应淡化结果性管理,强调过程性管理等等。
  鉴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本文在构建高中语文“开放型作业”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想法很不成熟,大多只是一些肤浅的零碎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孙勤香,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责任编校:王 玲

构建语文开放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