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506

[ 盛维剑 文选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的三级阅读特征

◇ 盛维剑

   用文学解释学三级阅读理论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选文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概括出与教材选文相关的三级阅读特征。文学的阅读具有不同的层次与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也都不尽相同。在通常的阅读过程中,各个阶段与各个层次混淆在一起,根本无法进行明确的区分。
  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姚斯在《文学与解释学》中将阅读分为三个段落,其中,一级阅读主要是对文章中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将杂乱无章的阅读形式改造成一定的形式,及审美感知的阅读视野;二级阅读为意义反思的阅读视野;三级阅读为意义融合的历史重建和集合的阅读视野;这种整体的区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互相交错、互相需要的。因此,江苏教育出版社应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效果出发,必须井然有序地设计姚斯所提出的三个阶段的阅读方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总共有113篇,从内容的角度而言可划分为20个专题,每个专题中通常包含了4~7篇文章。
  一、选文的三级阅读特征
  首先,一级阅读,主要以审美感知阅读为主,注重对文本的解释。从审美感知的角度而言,一级阅读注重彰显隐藏在文字中的真实情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文章中所涵盖的丰富情感、所表达的情调与境界、心境等美丽的情景,会让学生产生审美感知的力量,对于文章中美丽的情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心理体验。例如,在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所选的五篇文章中,都流露出思念故乡之情。利用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鉴定与欣赏体会思念家乡之情,分析研究文章传情达意使用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文学性的作品中吸取人文艺术营养,领会理解文学大观园的美丽景色与乐趣。
  其次,二级阅读,是意义反思的阅读,注重对文本的说明。二级阅读是对作者与读者的双重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光要判断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是相一致的,而且还要思考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现实存在着什么样的不同,和自己的思想观念又有着怎样的差别,此外,还要考虑到其存在某种约束性质以及超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进行反思、评论,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理性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及学习特点,以现代教育理论观念为主要指导,全面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更新,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观、学习观以及读书观进行全面的转变,以此适应当前社会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当前青少年的心理较为复杂,经常会发生一些自杀、自伤现象,因此,在必修二第一专题中应开展必要的珍爱生命方面的教育,不断地引导学生要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热爱生活。
  再次,三级阅读是扩大历史视野的阅读,注重融合与重新创建文本。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断地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更进一步的了解文学发展的主要源头;提倡在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其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比如说,在必修三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中,以和平与战争为主要话题,给学生讲述人类历史中的几次重大的战争灾难,让他们了解战争的本质,明白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之间存在的区别,祈祷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以历史为中心话题,通过教学,不断引导、激励学生了解历史,反思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专题安排,还是文本的选择与编辑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都全面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三级阅读特征的心理要求,使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意义反思阅读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同时,还将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历史的范围不断拓宽,从而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选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方面,教材选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各种类型的课文目标教学中,存在着对此问题认识不充分的现象。高中时期的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意义的看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是否可以将自己的爱好、兴趣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增强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认识,担起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责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这个阶段的心理认识。
   其次,在编排精选文章过程中,内容的集中收集、一个版块的几篇文章的编排目的不够清晰,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条理、没有秩序,无法将选文的内容给予充分的理解。此外,从教材的整体内容上来看,其信息数量明显的存在不足和局限性,没有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学、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就无法满足高中学生对外面社会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研究的心理,无法培养高中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及良好的思想。
   再次,教材中的语文知识需要进一步改进,对知识教育不够重视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端。20世纪30年代,语法修饰文辞知识列入到了教科书中,成为现代语文教育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迈入科学化道路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人们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范围没有科学的划分。21世纪以来,关于语文知识方面的问题还是没有多大改善,从目前我国所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只有语文课程没有“内容标准”部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的语文知识系统,无法将语文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充分表现出来,无法满足语文实际教学中的需要;第二,新的语文知识结构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最近几年,人们也在反复的思考语文知识到底包含了那些问题,但是一直到现在,语文知识到底包含了哪些问题,尤其是对高中生语文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的语文程序性的知识具体有哪些,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综上所述可知,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江苏教育出版社需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改进,认真研究各个版本的实验教材,并根据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学习、比较,要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自身具有的优势,不断地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热爱祖国,热爱事业,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美好的情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教材选文过程中,还应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相联系,不断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240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的三级阅读特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