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395

[ 赵军勤 文选 ]   

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文本的解读

◇ 赵军勤

   在人的成长中,如果说哪一门学科能够影响人的一生,那就是语文,因为语文教学是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差一步而错过美丽的风景,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由于教师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甚至于误解,而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回到文本,回到语文的天地,使语文课堂走回应有的本真呢?
   什么是文本呢?文本就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然是一种凭借,老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真正的体现,既然是一个载体,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像力而披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解读文本,要由“薄”到“厚”,拓展延伸
   首先要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全部“一网打尽”,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厚。这里的“厚”不是外在知识的叠加,而是语文内涵的丰厚。一是把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还原丰满,把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上来理解,这样人物或故事在我们的心目中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了。例如,解读《赤壁之战》,我们把《三国演义》原著通读一遍,对《赤壁之战》的把握就会有“厚”的感觉。二是每一篇文章,由于表达或编入教材的需要,里面都有若干的空白点,解读文本时就应当把这些空白点用理解和想象填补起来,这是对文本情节的增“厚”。三是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蕴涵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全面把握,要读出言外之意,品出内在意蕴——虽然这些深度理解不一定全部传递给学生,但我们仍然要深入品味和体验,因为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才能浅出,这是思想情感方面的厚。四是横向拓展,把与文本相关联、相类似的作品收集整合到一起来阅读,这种阅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和丰满我们对文本的感受,这又是一种“厚”。
   二、解读文本,要由“厚”变“薄”,敢于取舍
   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走出文本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应该学什么,不必学什么。因此,当我们经历了由“薄”到“厚”的过程之后,在由“厚”变“薄”的过程当中必须去大胆取舍。
   其实一篇课文,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笔者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在文本解读中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因为文本解读不是目的,只是一个途径,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由“薄”变“厚”、由“厚”变“薄”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能学有所获。学有所获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工具上的,就是作为一个人,他必须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二是人文方面的,作为一个人的发展,他必须积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东西。
   三、解读文本,要设“生”处地,重在发展
   2009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听了几堂课,温总理从不同角度对五节课进行了评价并给每个教师都提了个醒:关注教育对象、关注学生、关注人才培养等等。所以,文本解读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获得发展。
   于是在解读文本的过程当中,第一,我们必须了解这个文本存在的现实意义,就是说,这个文本隔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仍存在于教材当中,它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传统的教材处理重点总是放在“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上,但这样的处理缺少时代感和感染力。笔者在处理该教材时把重点放在“套子”上,除了解文本中别里科夫的“套子”外,更多的是帮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来挖掘、认识“套子”的内涵,指导学生要辩证地看待“套子”。“套子”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可以说是规矩、纪律、制度、思想观念等。合理的套子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但落后、反动的“套子”,却会把人“套”蠢了,思想“套”死了。现实生活中诸如求学问只知盲从,处事迂腐,心态闭塞,思想僵化等,无一不是“套子”的表现。因此我们呼唤创新,渴望变革,追求自由,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推陈出新,要有一种开放的眼光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人生需要约束,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世俗怪圈。第二,我们必须去了解这个文本对于学生最近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呢?了解现实意义,就是要了解我们现实生活基于文本的一些东西。
   教师只有立足文本,正确解读文本,读进去(读“厚”文本),走出来(读“薄”文本),并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取舍,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成长、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中等专业学校(222000)

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文本的解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