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幸福就像夕阳——人人都可能看见,但多数人的眼睛却望向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机会。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话语:有了金钱就有幸福。
看了上述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由几则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考查同学们对幸福观的理解。幸福无处不在,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觉。幸福是失败时的鼓励;幸福是成功时的喜悦;幸福是迷路时的一盏明灯;幸福是孤独时的一个朋友。……本题的立意是有限制的,“看了上述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这就要求紧扣材料,抓住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来立意。
第一则材料中,“多数人的眼睛却望向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机会”,这就是我们思考点。马克·吐温从反面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就是幸福。对于病人来说,健康是幸福的;对于失业者来说,工作是幸福的;对于无家可归者来说,家是幸福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拥有健康,拥有工作,拥有家庭,却“错过了机会”,没有看见幸福。
第二则材料中,“贡献自己的一切”,强调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幸福,幸福是一种真诚的付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能说他不幸福?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每天守着那四方形的空间,却让热情和微笑永驻乘客心中,你能说她不幸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为了自由,而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你能说他不幸福?幸福就像花朵,需要我们真诚地付出和浇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一份热情和关爱,幸福的花儿定将处处开放。
第三则材料中,“有了金钱就有幸福”,值得我们反思。富贵荣华就一定幸福吗?其实不然,物质的满足未必就一定幸福,有了精神的追求,平淡的生活也是幸福的。竹篱茅舍,小几清茶,短笛长箫是幸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然自得是陶渊明的幸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豁达、乐观是苏东坡的幸福。幸福就是精神的追求。
[考场作文]
我要的幸福
邱晨
阳光亦如当年一样纯净,剔透。空气中弥漫淡淡的火药味,烟雾似乎还未消散。引起众人啧啧赞叹的轿车早已远去,我却依旧望着,直到泪水轻轻滑落。
(注重环境描写。“阳光亦如当年纯净,剔透”,但人对幸福的追求已经变化。)
我早知道感情丰富且重情义的林洁会很早结婚的,但一切来的得太快了,容不得我接受,亦或是更快。年少让我从未想到这段友情会以这样的场景结束,一种莫名的感情引起我神经末梢异常颤动。
(“神经末梢异常颤动”引起了作者对幸福的反思。)
清晨,林洁家充满着令人羡慕的喜气。(“令人羡慕”,但“我”不羡慕。)大人们早已忙碌起来,贴对联,贴喜字,接受来自左邻右舍的祝福。我站在门口,隔着街望着,却没有看见我希望的身影。往昔春节贴春联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寒风刮不走我帮林洁贴春联的热情。林洁站在凳子上伸长了手臂,大声说:“快看,齐不齐?”我则后退几步,歪着头装做很认真的样子看,直到她手臂酸得受不了了我才会笑着说:“完美极了!”她则笑着回望我轻声说:“真是小坏蛋!”撅起嘴,露出了浅浅的酒窝。就这样两个孩子在寒风中感受着淡淡的温情。记忆是容不得我删减的,而现实变得太快,还是它原本就是这样。
(回忆小时候“我”和“林洁”的童真趣事。如此要好,如此亲近,为什么长大后对“幸福”的追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思考。)
太阳早已没有中午那般耀眼,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楼下的人们说新郎来了。我躺在床上看书,却看不进一个字。我考虑着我是否下去看一下,可我无法说服自己,我没法面对,站在楼上窗口看对面人头攒动,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情。鲁迅先生所厌恶的看客并未消失;只不过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罢了。我早就听人说男方家家境不错,林洁一家人都满意。我问:“林洁喜欢吗?”得到的回答是:当然了,打工时认识的,再说了,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有钱过日子呗。爱情,在邻里看来是远无房子重要的。也难怪。他们都是奋斗了十几年才住上楼房的。伊丽莎白与达西两全其美的爱情只不过是童话“可我此刻依然想起了林洁暗恋的男生和年少的她默默流的那些泪,那些喜怒哀乐,那五月小路上的阳光,一切都越来越远了,淹没在现实中。只是我依旧不能接受,毕竟林洁仅仅20岁,在打工族看来这却很平常,也许在他们的每一个街落都会有着一段段大同小异的故事吧?
(“爱情,在邻里看来是远无房子重要的”。林洁的变化不是无缘无故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无数个“林洁”。)
新娘出来了,所有人都兴奋极了。那把鲜艳、精致的红伞在人群中穿梭,林洁被家人簇拥着,向轿车走去。我们曾经在雨|中相偎,打着同一把伞,那时我问她:“以后,谁站在你伞下的右边?”她笑而不答。今天我知道了答案,却不知是不是她想要的。林洁的伞微微抬起,她的目光穿过人群向我家望来,停顿了一下,坐进了轿车里。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望见在窗后的我,但我却确信她依旧是那个爱我如妹妹且用工资买礼物给我的林洁。只是她再也不能用单车驮我,陪我走弯弯曲曲的小路,分享我心中的喜怒哀乐。轿车渐渐远去,人群渐渐散去,她的父母也如释重负,在他们看来一切好像都结束了。我知道以后的路林洁要一个人走了,但愿善良,纯真的她能有幸福的生活。
(林洁嫁给了一个有钱的人家,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从作者的祝愿来看,这样的生活却不是作者所追求的幸福。)
我从未想过知识会成为我与林洁的隔阂,让我们分开。她为让我安心学习,渐渐离我远去,成绩不优秀的她最终出去打工,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一样的天气,一样的地点,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情,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切都变了。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让我们从头懂走向成熟。每一个小孩都是天使,直到大人们用自己沉重的世界观让他们坠落凡间。一代一代不断告诉下一代要面对现实生活。要注重物质生活,却从来不注重心灵的呼唤。但我知道总有一代人是要改变的——为自己真正的幸福。我们可以不遇见达西,但是我们要做伊丽莎白——怀着对自己所爱自信快乐地追求真正的幸福生活。
(“要注重物质生活,却从来不注重心灵的呼唤”。这正是作者所批判的。我们在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追求精神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才是“我要的幸福”。全文充满思辨性。)
[简要评析]
这篇习作有如下亮点:
一是叙事清晰。文章记叙了林洁结婚的当天一些生活细节,从清晨写起,直到林洁坐进轿车离去,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有条不紊。内容充实,意境深远。 二是叙议结合。文章以记叙为主,议论适当,语言表达流畅,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合理,句意准确连贯。叙述为议论提供依据,议论使主题得到深化。 三是立意深刻。善于关注生活,勤于思考,能敏锐地从生活中的小事捕捉到社会中存在的大问题:“不注重心灵的呼唤”,即只注重物质生活,缺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