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304

[ 钱永庆 文选 ]   

浅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

◇ 钱永庆

  米卢蒂诺维奇以“快乐足球”的竞争理念,一路过关斩将,第一次带领中国足球队伍走出亚洲,奔向世界,今天提及还令人肃然起敬。其实,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又何尝不希望这样。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笔者始终恪守“语文是诸学科中的快乐学科”的理念,挥汗执教,勤奋不辍。回首来向耕耘处,几多艰辛,几多收获。
  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的谈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宽严并施的课堂管理,热情真挚的鼓励表扬以及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对语文无条件的兴趣爱好等,都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快乐起来,在快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该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塞外落后地区的唯一的高级中学,引入电化教学时间不长。老师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语文课程的科学整合,无疑会给快乐的语文课堂再添欢声笑语,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提高兴趣,开阔眼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癸卯学制》的颁行到当代新课改的实施,语文学科真正找回了些许自信。而电化教学走进课堂,让农牧区的孩子从“一面黑板一张脸,一支粉笔一节课”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感受到手中的文本如此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让一颗颗绿色的心灵与社会的脉搏一起跃动,让一片片沉寂的思维与时代的文明一起飞扬。
  第二,省时高效,有的放矢。语文教材均是专家们精选的文本,涉及到作者的生平创作、成文背景等,这就会引出一个多讲与少讲的问题。有的教师把握不好分寸,则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课。合理地使用课件,节省了语文学习的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使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教学更趋指向性,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课件的使用也让教师的板书明、精、巧、美。教师把授课精髓,以板书的形式列出,不可或缺的复杂内容辅以多媒体课件,学生了然于目,明白于心,快乐地学会了语文,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三,图文声像结合,拓展了知识范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凝重,“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执著,“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热烈……光靠教师的渲染、学生的想象,很难与诗人的情态、心绪对话。电化教学,则拓展了知识的范围,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图与文结合,声与像相配,更加直观立体,让静止的意象鲜活而灵动,易于学生的理解。
  第四,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合理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曾有一位资深教研员对本地区的教学现状这样评价:教学观念是二十年不变制,教学方法是二十年一“灌”制。虽有些偏激,但也有些道理。非满堂灌,即满堂问。教师口若悬河,生怕漏掉备好的知识点,学生提心吊胆,生怕老师问到自己,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电化教学的合理应用,无疑能够让教师从繁重的说教状态中解放出来,由“讲”的角色转而为“导”的角色,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转变观念,成功地组织讨论,科学地设计练习,则突显了课件的优势。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那该是个幸福的过程。
  当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质上是以课程目标为核心的,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所以,作为落后地区的多媒体教学一时受到热捧,也许可以理解。但是,把是否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显然失之偏颇。在实践中发现有这样的极端:听录音替代了师生个性化的阅读;泛滥的图片取代了学生的创造想象;面面俱到的课件设计人为地拉长了教学进度;演示文稿代替了教师的板书;第二课堂活动品位不高而忽视了学科思维的渗透;教师沦为幻灯片放映员而放弃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凡此种种,都没能够做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令人心痛。
  仅有热闹的课堂气氛而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不是快乐的语文学习;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合理地整合,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浅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