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卢纶有诗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气氛渲染出色,战士欲追击逃敌之情状如在目前。但是这首诗中的单于是谁呢?
有唐一代,自李世民至李隆基,政权稳定,国力雄厚,文化繁荣,是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从唐朝建立开始直到唐朝灭亡,战争始终就没有停止过。
唐朝建立初期主要是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李世民登基后休养生息三年,一举击溃北方的颉利可汗,随后又灭薛延陀部,消除了北方边境的隐患,同时施行民族平等政策,将胡人内迁长安几万人,封官六品以上的就达100多人,李世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一致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据史书记载,在卢纶生活的这一段时期(约737—约799),唐朝和契丹、吐蕃、小勃律、南诏等国打打停停,关系时好时坏,其中和吐蕃的战争次数最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和回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回纥曾援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协助唐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当然,这些援助都连带着巨大的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1.唐对突厥的首领称可汗不称单于,单于是汉代称呼;
2.卢纶生活的年代,唐朝确实和其他国家发生过很多次战争;但这些国家的首领都不称单于。
所以,卢纶《塞下曲》中的单于并非确指,而是一种虚拟和想象,是借前朝(汉)事写本朝(唐)事。“以汉代唐”,这在诗家是一个传统,例如王昌龄《从军行》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一说卫青),王昌龄借此抒发唐朝缺乏名将的感慨,用的正是这种手法。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等句用的也是这种手法。其他如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高适《燕歌行》中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颀《古从军行》中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王维《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等诗也尽然。
以汉代唐的现象为何如此频繁地出现在诗歌中呢?我们不妨从几方面理解。
其一是为了避讳。直言当朝事难免招致祸端,假前代的故事来行文则可以大胆评论。
其二是具有历史沧桑感。我们仔细品读以上诗句时,不自觉的会进入到历史的情景中去,获得更加深沉邈远的感受。
其三是唐人的自我认同意识。汉武帝在开拓疆土上的赫赫武功令唐人羡慕,因此,以同样大一统的汉代来比附唐代当然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