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429

[ 杨立芳 文选 ]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 杨立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当前普遍存在着小学生不喜欢作文的现象,一提起作文他们就很厌烦,总觉得无话可说。于是在作文中,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总结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讲明道理,引起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从道理上向学生讲明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比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有的想成为天文学家,有的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有的想成为科学家。不管干什么,总要写计划,写总结,写科学实验报告,发表和推广科研成果,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作文水平。这样向学生讲明作文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在思想上对作文产生兴趣,觉得必须学会作文,写好作文。有了兴趣,学生就跨上了成才的第一个台阶。
  
  二、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做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记忆。这样,学生就常常会发现新鲜的东西,得到特殊的感受,就想把自己的这些新“发现”说给大家听。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作文内容就比较充实生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和提供素材,让学生在乐中学写。提高作文兴趣和水平。教学生写人物外貌时,笔者自编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暑假期间,笔者带全班同学到公园游玩,回车站途中却发现庄强同学走失了,大家万分焦急。正在这时,来了一位警察叔叔,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说出庄强的外貌,请警察叔叔查找!,”事后,把这件事搬到课堂上。笔者请庄强来到讲台前,笔者扮演警察叔叔,请学生向警察叔叔讲述庄强的外貌特点。开始时学生讲述的条理不清晰,后来笔者便要求学生按照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渐渐地,学生说得有条理了,还从中知道了写人物外貌一般要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人物的体态、衣着、面貌和神情等等。然后,让学生运用写庄强外貌的方法,写另一位同学的外貌。学生独立完成后,分别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猜猜写得是谁。能让同学们猜中的就鼓掌欢迎,并说出小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大家都猜不出来的,就请同学们帮助小作者,说说怎样写才能抓住同学的外貌特点。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懂得写人物外貌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事实证明,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也才会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既有意义也很有乐趣的事。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
  
  三、教给方法,增强兴趣
  
  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时。教师就要及时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好作文,增强作文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如实地反映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的优秀作文,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如怎样写景、写人等;还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法以及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当然,作文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学到了作文的方法,作文兴趣就会大大增强,作文水平也就会逐步提高。
  
  四、体验成功,培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并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并增强作文兴趣。在进行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时,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比如有一个词用得恰当,或者有一个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也要在批改中指出来或在讲评时当众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当然。不要只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进步的喜悦,盼望下次作文有更大的进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