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教师讲解较吃力。而三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最佳范例。
一、借助精彩语句,模仿练笔
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片断,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模仿练笔。如让学生运用《“东方之珠”》中学到的中心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来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秋天的校园真是美不胜收;逢集这一天,大街上热闹极了;等等。在《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打比方的句子,语言生动、形象。在学生充分领略了这些句子的优美后,笔者指导学生想象冬天下雪时的景色,并且也运用上一些打比方的句子,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如“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等描写冬景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笔描绘出美丽的冬天,再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对“骄阳似火”一词的解释是: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引导学生仿写出许多这样的句子来,如:太阳像个大火球,知了热得不停地叫;烈日当空,大地被晒得直冒烟,人们躲在空调房里都不敢出来了;等等。
二、结合文中插图,指导练笔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安排了优美的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创造了条件。如学了《金子》,笔者让学生看图想象彼得耕种的田地里长满美丽娇艳的鲜花的情景。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彼得劳动时所付出的艰辛。再结合平时所学到的一些关于花草树木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大部分学生得心应手,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小片断。在《山行》这首古诗中,课文的插图中,枫叶红得似火。美丽极了。在学完古诗后。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枫叶的形状、颜色,结合收集到的一些资料。一篇关于《秋天的枫叶》的小作文就写成了。学生既学会了怎样写植物。又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利用文章空白,想象练笔
有些课文,在情节上稍有跳跃,叙述上有所省略,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以补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学完《蒲公英》,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的蒲公英种子,在飞过沙漠和湖泊时,它们心里会怎么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并以《蒲公英旅行记》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它们旅行时所见、所闻、所感。学了《第八次》,笔者让学生想象: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们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你能否帮助布鲁斯写一份演讲词,在指导学生写好简短的演讲词后。让学生练习上台演讲,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四、运用生活资源,实践练笔
生活是个万花筒,学生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而且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将课本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时组织学生去“看”(看热闹的校园。看丰收的原野,看繁华的街市,看家乡的变化……),有时布置学生去“做”(为父母讲一个笑话:自己买一次菜,学做一样菜;和朋友玩一次游戏;为灾区孩子捐一次款……),引导学生去“想”(想二十年后的自己;想身边的小发明,小创造;想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后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