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語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在于紧扣要点环节,有的放矢,通过详细深入地调查研究,找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予以强化巩固。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提高語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强化预习为手段,做到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仍有许多語文教师将教学活动狭隘地定义为课堂教学,没有能够对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有效实践,没有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所有学习都依赖于课堂,超前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做得不够。在新课程改革中,这一现象应当得到改变,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强化课前预习活动。首先,是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认识,笔者向学生灌输效率意识,着重改变很多学生抱有希望的“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打消学生这种学习理念,让学生明白,初中的课程只会越来越多,要想占用教学以外的时间,“课内不足课外补”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和要点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是教学关口前移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对课前预习提高认识。其次,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制定预习提纲,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提出来的学习目标,分析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预习的重点方向,提高预习活动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预习成效。再次,笔者在预习中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合作预习法”、“五步预习法”等先进的教学成果与经验,都是笔者在预习指导中逐步向学生渗透的,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电教媒体为手段,做到课堂教学生动丰富
教学媒体在初中語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語文课堂教学媒体一直局限于挂图、投影等简单的设备与器材,教学信息量不足,演示方式也不够灵活,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近年来,这一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观,随着省财政与教育主管部门配套力度的不断加大,教学设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其走进語文教学课堂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在語文教学中,以其作为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成效较为显著。首先,笔者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课堂教学信息的“百宝箱”,以电教媒体为語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较为典型的就是在建筑类文章和景物类文章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直观感知不足的现状,以多媒体手段浏览下载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演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教学互动效果,如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环节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视频资料来对教材进行研究探讨,增强互动性成效。此外,多媒体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浓厚教学氛围,通过配乐朗诵以及音乐熏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师生互动为手段,做到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参与性不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唱独角戏,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在初中語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語文学习中更多参与、更深参与,成为語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角。笔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学工作中,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先进教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小组研究学习改革,以强化师生互动、体现学生主体性为方式,促进探究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語文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学习载体。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小组研究学习模式必须要注重载体的科学性,注重将学生进行均衡分布,每一个小组的实力基本相当,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互补作用。其次,在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再开展单向讲授,只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对照预习提纲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充分讨论与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教师相机进行重难点点拨活动,促进探究学习取得实效。再次,在这一模式的教学中,笔者都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来获得第一手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评价当堂教学的目标完成情况,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方向,做到环环紧扣、有序开展、逐步推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
四、以分层教学为手段,做到教学活动面向全体
語文教学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一刀切,不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語文学习中降低学习兴趣与信心,影响教学成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分层教学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量身定做学习目标、提问问题以及检测内容,尽量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激发潜能、提高成效的学习环境。首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面予以优化整合,优秀生的学习目标要高于中等生,中等生的学习目标要高于后进生,后进生的学习目标基本定位于基础知识,让学生的实际基础与能力和目标相一致。其次,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面做到难度不一,既要有面向优秀生的深奥问题,发挥难点启发的作用,又要有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专门留给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互动的良好教学环境。再次,笔者在当堂检测的内容选择上,对后进生也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对学习增强信心,处于“跳一下就够得着”的状态。防止因为教学要求过高导致学生丧失語文学习信心。
五、以拓展活动为手段,做到课内课外互补发力
初中語文教学应当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但是同时也不要忽视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发挥語文教学拓展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首先,将课堂教学中的“空白”向课外活动延伸,如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环节进行补充,像续写课文、为文中的人物设计对白等,将这些因为课堂教学时间限制无法完成的拓展训练延伸到课外去,实现相互补充与综合发挥作用。其次,笔者在語文教学中,注重通过开展专题研究的方式,发挥课外拓展活动的作用,如针对某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开展专题研究,提高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作文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生动的素材,如组织学生参加献爱心活动、卫生突击月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看多想,积累素材,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就会思绪开阔,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环节的优化与改进工作,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前移后延以及对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目标改革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