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52

[ 王艳玲 文选 ]   

抓住教学活动契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 王艳玲

  引言:
  有人曾这样说:“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抓住教学活动契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经常思考身上的使命和肩上的责任。我们真正要发挥的是引领者的功能,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与家人、同伴对话,与自己活动时的心灵对话,帮助学生将学习变成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奠基。
  一、预约幸福,培养学生感悟亲情之习惯
  有人说,约定是一种美丽;有人说,幸福是不好预约的,可我却曾像中国与世界在2008年相约北京奥运那样,在和我的学生们跨越2011的约定中,找到了可以体验到的幸福,那就是回家过新年时,约好过年改索要“压岁钱”为“压岁言”,并制成卡片,经心灵的过滤写下感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让黑板和白色磁砖变得五彩,学会诉说亲情和厚重的希望,分享幸福体验。我特意设计一则广告语:今年过节不要钱,收礼只收压岁言。
  来年后一个下午的暖日,交流之中有学生说:压岁言,是卡片上的“至理名言”。 “言”与“钱”有别。“言”有对象,言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汲取的过程。“言”是精神,“钱”是物质,“钱”的价值有限,而“言”的意义却无限深远。压岁言,虽普通,却显悠悠亲情载卡片;虽朴实,却见字字真语表深情。朱莎创作《我是压岁言》,已将此中感触溢于言表。且不谈她的巧妙构思,也不说她语言功底扎实、描述别致,单从字里行间,我已读出了她制作卡片时对自己要求之高,读懂了她对家人满心的谢意,更感觉到“春节索要压岁言”这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与家人的心贴得更紧了。这远远不是语文课堂组织教学所能企及的情商教育的效果。
  那融融亲情的包裹不再变得琐碎,那点点希望的话语不再变得唠叨,只因有了“压岁言”的光环,有了同学羡慕的表情,更有自己加工制作点缀的用心。当读到肖川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生命的关怀与和谐发展①”,我有顿悟之感。这就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可以借助自己不同于其它学科老师的优势,和学生一同体验生命的关怀和受关怀的感受,师生、生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谐。我的小举措不经意间成了沟通的桥梁,这不正是当下教育最迫切需要的吗?
  二、积累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竞争之习惯
  为多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我班开展小组荐评美文、推举佳作,互评互赏,自成系列,引领学生对语言多锤炼、对文本细解读,对思想常洗礼,在师生对话中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为诵读积累,我曾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利用晨诵、午读、暮醒时间完成《古诗文必背》中需过关背诵40首的任务。每周一至周五个人至少需背3首,双休日2首,组员在组内过关,组长间相互检查过关,两位语文课代表把关,周一默写。每周周末以组为单位亮分考核。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背诵快慢确定进度,也可提前过关,腾出时间完成名著阅读或选读其他推荐书目。学生为争全班前8名抓紧课间点滴时间背书,组长帮助和敦促组员纠错过关,大课间时间在组长处背书声盖过了窗外的喧哗,捧书奔向组长处争背诵机会替代了室内的推搡……连平时背诵课文很难的小敏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阳尽管默写常有错字,但背不出来的现象已悄悄远离他(事后了解,他是每天回去让妈妈帮他逐句背,第二天才在组长处顺利过关的)。
  回顾诵读之旅,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小组的互动学习和相互竞争以及激励评价极大地发挥了她们的学习热情,也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此后六月,我指导自主编辑八年级段学生已有习作电子文稿,并请五位大组长分“与亲情相拥”“与自然相识”“ 与名著相伴”“与心灵对话”和“与青春合拍”五单元设计导读语,我最终统稿校勘,并撰写序言《做一枚青春的印章》:“青春世界,如果我们把它比成沙漏,你会发现美好在这里积淀,思想从这里飞扬。……告别八年级,我们用细腻缜密的针脚绣好十四五岁的花季心语,我们用略显稚嫩的笔触激昂文字,我们用炽热的心为810班,为你,为他(她),为自己做一枚青春的印章。属于我们的天空正闪亮,让我们一起向前,飞!”我们以天一学校810班为群体作者,在网络出书《青春的印章》,成为我和这帮孩子共同成长的见证。
  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乐在与组员的合作交流中,乐在对美文的荐评和赏读中,更乐在探究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中。这也验证了郭思乐所发现的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他们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乐于求知,积极上进。当老师在学生学习状态呈现后保护了许多原本可能被奚落为差生的学生,为他们“大器晚成”保存了信心和勇气,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差生”不差,“优生”也有了广阔的发展余地②,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捕捉感动,培养学生凝心聚力的习惯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生命的关怀与和谐发展”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我们应该无比重视那些被忽略的教育细节①。”我要求自己抓住契机。某周四下午,我和邻班邵老师按事先约定请上专业裁判——袁小平老师,将还在悬念中的两班学生带到操场。其实他们(尤其是男生)驿动的心早已按捺不住,又拿不准我们会带给嗅到中考火药味的他们怎样的激动。好在我和邵老师会用镜头,更用心捕捉,留住他们这群阳光少年午后阳光下暖暖的微笑。
  我们采用两班竞赛制,分四大组进行,有“赶猪跑”、“抬罗汉”、“男女拔河PK赛”、“男篮操场势拼(可不是‘世乒’)赛”。其中有一项,两班各选男女生10人重新组队,混合拔河,邵老师和我分到909和910班,师生同场竞比高下。我班葛瑞忙着捕捉我的窘相,有拔河潜能的瘦高个徐伟一马当先,给我强有力的支持,也是全队的,更是我的盾牌,因为袁小平赛前一直叮嘱:“保护好王老师,别让她摔倒。”万事俱备,只欠哨音。哨声一响,我使尽气力和身后战友拼命向后拽,尽管两边拉拉队喊声如潮,我却被前面那一个领队感动着。他离我不近,怕一旦摔倒,砸在我身上;因为他顾不得潇洒帅气的表情,手中的力量通过绳向后传递着,(事后在男篮赛中,他也是拼得最凶,投篮最猛,命中力最高,还是宽容心最大的一个男生),更因为我从他被抓拍的镜头中读出了他的全力以赴。我们略显优势,赢了。可我已不看重结果,我被他们因有老师参赛而激动、欢呼,还略显惊喜的纯真、率直感动着。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9班为男篮呐喊助威的女拉拉队,当10班势头明显盖过9班时,她们不懈怠,无须动员:“9班加油!”;当红红的2分又被叠加给10班积分榜,她们不忘分析得失:对方投篮太准!本班男将配合不紧。当失败已成定局,9班吴高杰对着积分牌坦然笑说:“比完了,我们使劲翻(记分牌)。”当体育赛事已成过去,成绩还需关注时,邵老师不忘扣题:“下次大家考好了,老师腾时间给男生练习投篮。”你听,多了不起的坦言,多有丢不掉的凝聚力!
  也许花两节课(用了体育课一节,作文课一节)让大家疯,很多老师会认为初三了,这样做过于奢侈。可我觉得这是在敲醒久已尘封的心灵。而阅读了肖川教授的文字,我才知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③。”我还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从活动中捕捉到生命的感动。“我手写我心”,写作,不就是陶行知说的“生活即写作的源泉”吗?这不正是肖川教授所提倡的“生命化写作”吗?我们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并善于把它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教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有效引领者。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在语文实践类活动中培养学生诸多习惯,都源于作为教育者应承担的无比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从教育生活点滴中,你一定记住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生命的关怀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无比重视那些易被忽略的教育契机。
  语文老师,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约定,夯实成长的道德基石,一同行走在求知觅德的幸福之路上!
  
  参考资料:
  [1]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226400)
  

抓住教学活动契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