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45

[ 朱宜江 文选 ]   

论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率

◇ 朱宜江

  口语,就是人们在谈话时用的语言,是相对于书面语言来说的;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接触。那么,通俗点说,口语交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与接触时用的语言。依《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规范地说,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情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其它适当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的活动。
  口语交际,旧大纲中叫“听话、说话” ,《新课标》将其综合为“口语交际” ,对其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这就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且对各个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但是,纵观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普遍存在重视阅读、作文教学,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对何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有哪些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等等问题认识模糊。凡此种种,导致了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法达到《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与要求。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经验 丰富语汇
  “厚积才能薄发。”丰富的积累不但对于提高写作水平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教师设计好的情境,比如看医生、看望病人,学生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或者说生活中没有留心。这样,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积累日常生活经验,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自己和他人平时在各种场合都是如何说、如何做的,也就是如何与他人交际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他们才能乐于表达,善于交际。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一定能用口语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与人交际的目的了吗?非也。有了交际的欲望,还得调用脑中储存的语汇,组成连贯通顺的话,以恰当的语气说出来,才能达到与人交际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各种语言材料,丰富自己的语汇储备。平时要让学生多读各种书报、杂志,对一些比较好的材料还要反复诵读,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日积月累,表达时才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不致辞不达意,语塞结巴。
  二、创设情境 引导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新课标》)。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必要时可辅以图片、道具、录音、录像等等手段营造一种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比如一位老师在上“学会赞美”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时,他让学生课前准备好道具,课上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课上,有的同学演奏二胡,有的同学表演舞蹈,还有同学带来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表演有声有色,作品丰富多彩,有模有样,还真让人敬佩不已,忍不住要赞美。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交际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当主角,亲身实践进行交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自己口语交际的能力。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看医生”口语交际课时,他首先自己充当医生,选一位同学做病人,示范交际。然后再让同学之间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相互进行交际,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时要面向全体,把100%的时间让给学生,让给100%的学生。教师课前要对活动周密考虑,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可以采用示范表演、分组实践、相互交替、相互补充的形式,尤其要鼓励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表的同学参与进来,以表扬激励为主,让“哑巴” 讲话,让“胆小鬼”胆子大起来。
  三、立足课堂 功在课外
  一个好的“贴近生活的话题” ,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很容易就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相反,那些远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空洞、陈旧的话题,很难激起学生的激情,学生不乐说,更不会善说。现在的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都安排了不少诸如看医生、道歉、接待客人、请人帮忙等等贴近学生实际的好话题,但正如《新课标》所说“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教师可在尊重教材的同时而不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另外一些更好的话题。
  开放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俯首听训”的落后面貌,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的讲台要向学生开放,老师不能再以一个全知全能的主宰者形象出现在讲台上,不能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学生的个性表达。我们可以坐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一起探究;我们可以在学生旁边,做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们还可以到学生的后边去,做他们的参谋者……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应该向课前、课后,向课外开放,让学生不从“0” 点起步,口语交际实践也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终止,积极“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只有这样,随时做有心人,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具备与人口语交际时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该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注意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结合起来,尽量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切不可用一些歧视打击性的评价。
  四、转换身份灵活机动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学生的身份可以不断变化,灵活机动。比如“学会赞美”教学中,教师可以是赞美者,也可以是表演者;比如引导学生去旅游,教师可以是导游,也可以是一名游客;比如引导学生去参观,教师可以是领队,学生可以是访问者。总之,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应记住是口语交际的一员,参与实践活动,适时引导,及时组织。
  五、树立榜样注重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模范” 。教师无论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口语表达方面,还是身体力行、勇于实践方面,都必须树立示范作用,“身教胜于言传” ,用自己的行动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具有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新型人才。
  
  
  江苏省淮安市淮城镇勺湖中心小学 (223200)

论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