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的考场上,我们要沉着应战,有条不紊地答题,才能将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至。否则,心里恐惧,心慌意乱,解题无序,那是绝对得不到理想的成绩的。
第一、我们谈谈解题的步骤。
1、按照规定,考前一刻钟分发试卷。拿到试卷是不允许答卷的,但允许填写姓名等,允许看卷子。这样,我们一拿到试卷,就立即按要求在密封线内填写好区县市及学校的名称,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码。接着阅读“注意事项”。然后纵观全卷,共有几页,有几大题。然后大致考虑一下答题的时间分配问题。一般来说,语文有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时间有150分钟。可作如下分配:
2、按照大项顺序做题,一般情况下是先做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做阅读分析,最后作文;如果不按顺序做,时间被难题消耗掉,就有可能出现漏题的情况,而漏题中一定有考生能解答的题目,那样,损失就大了。
3、看清不同的题型,按照题目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好语言或用规定的符号答题。
4、作文时,先拟提纲并打草稿,然后认真誊写、校对。
5、做完试卷,认真检查1至2遍,再交卷。
第二、我们谈谈答题的技巧。
在答题时,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分析,还是作文,都要仔细审题,分析题意,按要求答题。下面举例说明。
例1 基础题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标有“ ”的词释义:
它没有p6 suō( )的姿态,没有曲曲盘旋的虬( )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数中的好女子( )。
分析题意可知,此题要考查三方面的知识:一是汉语拼音,二是默写词语,三是解释词义。弄清题意后,就要认真答题。汉语拼音的拼写要正确,符合拼写规则,标调要清楚规范。“虬”拼音为“qiú”,“q”不能写成“p”,“iu”不能写成“iou”,因为作为韵母,“iou”应缩写成“iu”标调应在“u”上。
标调的规律是:a母出现别放过,没有a母找e、o、i上标调省去点,i、u并列标在后。例如“荟萃”的“荟”读“hul”,调号应标在后面的i上,依据是i、u并列标在后。i上的标调要省去i上一点,依据是“i上标调省去点”。上文中的“虬”应标注为“qiú”,这里的调应标在u上,依据是i、u并列标在后。
根据拼音写汉字pó su6(婆娑),两个形声字,不能写错笔画,不能写别字。解词“好女子”(注意,这里不是叫考生死记词典上的意义,而是指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应解释为“外表漂亮的女人”,千万不能解释为“外表漂亮,人品方正的女人”。因为语段中的“婆娑”“旁逸斜出”限制了“好女子”的范围,只指“外表漂亮的女人”为“好女子”。
例2 阅读分析
请阅读下边的短文,然后做题。
飞机的脚印
飞机飞行时,在身后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人们把它称为飞机在空中留下的“脚印”。其实,这是飞机排出的废气和飞行轨道上受到扰动的水气相混合凝结成的一种特殊云,气象学上称为飞机尾迹。飞机尾迹要在飞行高度一万米以上才能出现。因为高空空气稀薄、气流弱、气压小、气温低,飞机排出的废气不容易消散。飞机尾迹,可分为废气尾迹、对流性尾迹和空气动力尾迹三种。尾迹跟飞行高度上的气温、气压以及空气对流速度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气温越低,那么尾迹在空中时间保持越久,其长度就越长,直径就越小,这就是废气尾迹;如果气压越小,那么,尾迹在空中消失就越快,其长度和直径不长不小,这种现象是对流性尾迹。战斗机的飞行高度超过一万米,便容易产生尾迹,飞行员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声东击西或鱼饵战术诱敌出钩,取得战斗的胜利。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 举例说明文中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在解答阅读分析题时,尤其需要判断短文或语段的文体,然后根据不同文体来确定解题思路。
我们判断文体时,先依据文题来判断,从我们学过的课本可以知道,一般指一种物的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活板》等。议论文一般是文题就表道理,如《纪念白求恩》、《多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记叙文,一般表明事或人,如《一件小事》、《送行》、《藤野先生》等。《飞机的脚印》是指一种物,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说明文。如果有的短文或语段没有文题,那就要从表达方式来看,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从这篇短文的表达方式来看,也能判断出它是说明文。从“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等题目中也能判断出它是说明文。但有时题目中没有提示语,就要从文题及表达方式来判断。确定了文体之后,就要按文体的术语解答试题。
第1题:解答本文的说明对象,一股说,大部分说明文都在开头部分提出说明对象,本文亦如此。但这里所说的“脚印”是个比喻词,表本义的说明对象是:飞机尾迹。(注,如果在说明文头尾没有起概括意义的词语表说明对象,那就要在全文中找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那一般就指说明对象。)
第2题:我们先看一般解题方法。①一般说,起概括意义表明说明对象的语句中,定语往往是表示事物特征的。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开头“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这里的定语“无穷无尽”就点出了宇宙的特征,又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开头“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句中的定语“巍峨、雄伟、庄严”就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②在起概括意义表明说明对象的语句中,谓语也可能就是表特征的,如《松鼠》一文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这里的谓语“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表明了松鼠的特征。③如果头尾找不到起概括作用的语句,那么解答难度就大了。但只要掌握规律,能反复认真研读,全文整体把握,就能找出答案。如《凡尔赛宫》一文中,第2节表明了历史悠久,第3节表明了宏伟壮观,第4节表明了别具匠心。这里解题的关键是反复阅读、整体把握。可见凡尔赛宫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宏伟壮观、别具匠心。
由上分析,解答本题应按①的方法,即定语“飞机排出的废气和飞行轨道上受到扰动的水气相混合凝结成”。
第3题: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准确理解题意。怎样才能准确呢?首先要点明说明方法。第二要列举一个例子。笔者多次参加中考阅卷,发现有大量考生只答说明方法而不举例,如此,这条题目就不能落到实处,就不能给分了。也有一部分考生所举例子与所答说明方
法无联系,这就需要加强逻辑思维的盼洲练。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使用术语,比如说明文中的“作比较”在议论文中叫“对比论证”,再如说明文中的的“打比方”在记叙文中叫“比喻”的修辞。这里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方法不能混淆。它们的作用也不同,要区别清楚。
第4题: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一般说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工作程序的顺序。解这种题目时“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说明顺序比较容易掌握;“逻辑顺序”“工作程序的顺序”这两种说明顺序比较难掌握。但只要排除了前两种答案,就剩下了后两种答案了。在“逻辑顺序”“工作程序的顺序”这两种说明顺序中,因范围缩小了,二选一就容易了。区别“逻辑顺序”和“工作程序的顺序”的关键是:“逻辑顺序”往往是指一种事理,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工作程序的顺序”往往是指一种工作过程,如《活板》。
例3 作文
命题作文:初中生活集锦
一、在动笔作文之前,至少要明确三点:主题、文体、选材。
首先审题要明确“集锦”的含义。“锦”字典上的解释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鲜明美丽。“集锦”指美好场景的集合。可见集锦在文题中具有比喻义,即指初中生活中最美好的场景的集合。可见,作文的主题要求撷取初中生活中最美好的场景加以组合来表现美好的校园生活。
然后明确文体:记叙文。如果写成议论文或说明文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命题作文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或说明文。但该命题却只能写成记叙文,因为命题“集锦”规定要写“美好的场景”。
还要注意选材范围:要求写初中生活,不是小学生活,不是家庭生活,也不是社会生活。如果实在要写社会生活,那它必须是属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即社会活动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审好题就开始写作文。写作文分三步走:提纲、草稿、誊写。
由于时间限制,不少考生不愿意拟提纲,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要知道:作文不拟提纲,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一句写一句,很难保证它的连贯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条理不清,主次不分;要么病句很多,标点符号也用不全,写不正确;要么书写质量差,卷面不容易整洁。这样的作文不仅5分的卷面分拿不到,连作文本身的评分也不会高。阅卷老师看这样的作文很吃力,是不会给它打高分的,甚至连一般的分数也打不到。但是,如果拟了提纲,情形就大为改观了。列了提纲就会避免出现条理不清、内容遗漏、节外生枝、主次不分等一系列毛病。可见拟好提纲,作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按照提纲去写,就避免了东拼西凑的毛病,思路就流畅了。
在考场上,有的考生不打草稿。这种做法也是很错误的。不打草稿的作文,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现象一定很严重,病句也肯定多。标点符号也很难一次性到位。这样的作文,不修改肯定不行。但是修改也不行。因为你一修改,增加了,删掉了,涂了,画杠杠了,整个版面糊了,这还能成功吗?可见,考生是一定要打草稿的。不错,考试时间是很有限的,这就要灵活处理:如果时问充裕就打全草稿;时间不允许,就拟一个开头或打半稿。打草稿时,不怕字草,草到能自己当时认得就行,龙飞凤舞并不费时,挤出时间浏览修改。
关于誊写,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决定整个版面的质量。结构的安排,段落的过渡,文字的端正,书写的正确,标点用全用正确,要尽可能一次性到位。
作文誊写好之后,再检查一遍。要尽量不动笔。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就不改,因为你一改就破坏了版面。修改错别字应先擦掉原来的,再重新写上正确的。不要在正行中杠,要加在行子的上边,以免破坏了版面。标点符号的修改,如应断句而未断句的,虽不能加空格添标点,但还是应该添上,就添在上句尾与句首问的右下面。因为它不破坏整个版面。切忌在正行之外,添上整个句子。甚至分段,要保证整个版面的整洁。
第三、我们谈谈注意事项。
第1,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既要有“舍我其谁”的必胜的信心,又要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克服困难的意志,有始有终的考好试。
第2,遇到难题不要产生恐惧心理而心慌意乱,要想到我难人家也难。然后抓紧时间,回忆我们平时学习、练习、复习时的一些印象,整理思路,理出头绪,能答全固然好,答不全也无妨,蚕食前进,若能答到一半或大半,便是成功。
第3,不要有轻视的心理。几条题目一做就认为太容易了,问题就来了。因为你容易人家也容易。这就要比耐心、细心,谁不犯粗枝大叶的错误谁就能胜利。比如,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本该用而你却不用或用错,那便要失分。一条题目的答案本该答三点,而你却只答了两点,这叫答案不全,但是如果你答了四点,画蛇添足了,那肯定也不行。这就要求我们细心审题,小心作答。
最后,考场上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尤其需要有灵活应对的能力。比如某一必用的文具未带,怎么办?马上请求监考老师帮助,这是允许的。再比如检查时发现某一页未做,而时间又不够了,怎么办?不要慌,如果一慌束手无策,什么也不能挽回,而且这种情况还可能影响下一场的考试,是十分要不得的;如果不慌,快速做,总有一些容易或比较容易的题目,能很快做出一些,争多少是多少。
在中考中,我们如果能做到以上几条,那就一定能发挥正常,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