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扶植,其成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关注,将爱心融入到教书育人中,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方法。
一、教育学生怎样做人
1、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
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上看到他好的一面,学习这些好的东西。教育学生养成学习别人长处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的人,才能进步,才能成功。尊重人、关爱人,得到的回报必然是被人尊重、被人关爱,所以也是为自己好。
教育学生尊重老师,不管这个老师如何,应该看到老师积极的一面,老师对学生的回应自然是阳光,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从老师那里学到想学会的东西,才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要教育学生去爱大多数人,包括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要团结友爱,协作互助。
2、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普通人能够建造金字塔、建造万里长城,靠的是人类的智慧和信念,靠的是人的一双手。因此,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功,就得从小事做起。读书也是这样,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想学有所成是不可能的。
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做,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若把事情放到明天,那明天就是今天的翻版。初中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最好时机,应该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错过这个时机,你会遗憾一辈子的。当然,把握好每个年龄段最需要做的事在一生中都很重要的。
3、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不幸
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错误后是一定要自我反思的,不反思不行,不反思还有可能重犯错误。比方老师在提醒学生要注意某些事情时,消极选择的同学,往往听到的是:老师又在讲我,这老师真讨厌;积极选择的学生听到的是:我正好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个老师多关心我,打心里感谢老师。当老师在肯定某种行为时,消积极选择的同学,往往听到的是这老师看到了人家做得好就加以肯定,看到我做得好就不说,老师太会看人了。积极选择的学生听到的是,我只有这一点点长处老师就能够发现并加以肯定,这个老师对我多好。
当学生生病,受伤,丢东西,被误解时,教育千万别太伤心,至少不能长时间伤心,你已经受到了外界的伤害,还继续自己把自己伤害一次,没有益处。第二磨练意志,开阔胸怀;第三有加强对人性人情暖冷的理解,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好。
二、教育学生积极学习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学得不错,上了初中却学得很吃力。初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建立新的适应于初中的学习习惯开始时不容易,但是习惯一旦建立,以后的学习就好办了。
1 听课: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不放过任何联想小结的机会是关键。上课的内容有难有易,不能因为容易而轻视它,也不能因为困难而害怕它。容易的问题思维强度小,但所提供的思维空间却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方法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整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结,对问题的发展进行预测,为后面更难的问题准备更充足的思维惯性。
2 经常复习原来学过的知识:初中的课程内容多,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七天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很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3 习惯、懂得与会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加能说会道,他们是常常是在最恰当的时侯用自己毅力与勤奋把该要学会的本领操作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要习惯于看课本,要习惯于及时演练,特别要珍惜课堂练习机会;从懂得了到会做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只有在懂得与会做之间架上习惯之桥才行。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一段话:“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话值得我们去深思。
4 快乐地学习、充满信心地学习:对人对己对事对物都要好一点,保持愉快的心情,天天高兴地生活和学习是重要的。快乐地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体力和智力,当你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快乐地学习时,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充满信心地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消除你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快乐的境界。这样你就能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三、教育学生热爱班集体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它告诉我: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必须将融融的师爱洒向学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1 以爱心抚慰心灵
“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是浇灌学生成长的甘露。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融入了对学生的关怀:安排座位,要坚持搭配原则,要求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差的同学;课堂提问,激励学生踊跃发言,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中,更少时间开小差;班级活动,要留给学生一展身手的机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2 以诚心赢得信任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感受到个别学生强于常人的自尊心: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学生犯错,教师首先做到心平气和,以诚对待,不要当众批评挖苦。相反,因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犯了小错误反而让学生变得不自在,因为辜负了老师的信任而不安起来。这种时候,还需要教师的“暴风骤雨”吗?
3 以耐心期待转化
即使在教师煞费苦心之后,还是有个别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反复无常。这时,教师还是应该坚持耐心教育。当然,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教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即使再差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这便是教师等待的“闪光点”。看到并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不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孩子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