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月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几度飞花,几度的月如钩。那弦冷月,承载了千年的期盼与祝福。如水的月光,在忘记与铭记的边缘游走。我的思绪,飘向了高处不胜寒的玉树琼花。
面对那弦冷月,我看到了阿炳。手起,琴响,一曲泪水幻化成的调子,漫过岁月,穿过时空,由远而近,珊珊飘来。他沉浸在如墨的夜色中,唯有心中那弦月,在指间如泉水般汩汩流出,那是他的梦。满腔不尽的心痛与酸楚,汇成一曲凄婉、幽咽,在良知的人的心头绕梁。阿炳啊阿炳,你的生命中唯有那琴,那月与你共眠。多少刚被点燃的希望,在你眼前元尽的黑暗中破灭。你也只能用一根弦来抒发自己的哀愁。你可知道,一首《二泉映月》,抚慰了多少人黑夜的寂寥,听着与你共同哭泣。只是,冷月下,依旧是你孤独的背影。
面对那弦冷月,我看到了李煜。那位南唐后主,本是诗情画意一才子,可怜生在帝王家。王国维曾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使置身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无处诉衷肠的寂寞,于是只得低头吟诵“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灭亡,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太成熟的皇帝身上,他又能如何?只是在月光下默默体味那份伤悲,将一片片如花瓣的寂寞铺在宣纸上,化作“一江春水”,任凭它流向天尽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仃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命运,借明月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面对那弦冷月,我看到了东坡。他的明月,无论何时,都充满了积极向上和柔情的光辉。当他握一把酒樽,对天长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融在酒里。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也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苏子是豁达的,仕途不达意,那就离开这乌烟瘴气的官场,体验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悠闲生活。敬仰子瞻,只因他始终怀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敬仰子瞻,只因他无论何时,都拥有一轮自己的明、月;敬仰子瞻,只因他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坚守与深情。东坡是明月的骄子!
曾经的几度飞花,几度东风;曾经的樱桃又红,芭蕉又绿,却始终抵不过那弦冷月,在风雨反复中守着那份千年的等待。面对它,让历史在眼前重演,让心灵那番澄澈。哦,那弦冷月,你装饰了历史的弦韵,历史装饰了我的梦!
点评:本文出自高一学生之手,为“面对”半命题作文的一次习作。学生文辞老道,借一弦冷月,穿越时空,将阿炳、李煜、苏轼三个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衔接起来,解读膏律,引用诗词,均与“冷月”有关,尤其苏轼之明月,使文章格调明朗,积极阳光,显然是小作者面对明月、面对贤哲的一次心灵的润泽。“那弦冷月,你装饰了历史的弦韵,历史装饰了我的梦!”文末点题,仍然诗意朦胧,韵味无穷。
指导教师:郑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