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熙泽小档案
姓名:严熙泽性别:男生日:1993年11月9日星座:天蝎座
爱好:网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唱歌,绘画,扬琴,诗词
获奖情况:“新语文学习杯”江苏省第九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省一等奖,2010年江苏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
最欣赏的一句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最喜爱的作文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终于晋级,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尽管准备很充分,但心中仍然忐忑不安,毕竟是全省比赛,高手如云。望着车窗外闪过的拔地而起的大楼,我陷入了沉思,深知作文竞赛和考场作文乃至平时随笔的诸多不同,但我仍然愿意一搏,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熟悉的体裁的文章。
吃着简单的快餐,我们谈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文学,但谁都没有提到竞赛的话题,因为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作文是强求不来的。虽是竞赛,也只不过是心灵在纸上作了一次较长的旅行罢了,而那旅行的足迹,或深或浅,于己已无任何意义,那就让别人去慢慢评说吧。文学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如果为获一等奖而来,那倒是显得自己的粗鄙了。
进了考场,才发现高手是如此之多,近三百名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一个大礼堂里隔着坐开,准备写作。在这次比赛的三个题目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穿越”,因为对其他两个题目我实在无话可说。而一直对中华文化很关心的我,正好借这个题目来抒发自己的隐忧,中华文化流失得太快了,许多我们以为已经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只剩下了躯壳,而它们的精魂却消失殆尽,也许再过些年头,真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两个半小时的作文,我两个小时不到就交卷了,走出考场,方才发现,暮色四合。落日的余晖洒下一片流光溢彩的神光,勾勒出人侧面的淡淡的剪影,将那一方天地抛入了一个唯美的境界。我惊呆了,原来夕阳可以这么美,混着江南水乡朦胧的水汽,仿佛大自然的画板调出了一个空灵而又温馨的文学色调。我被这美的力量深深打动,才华和气质是文人必备的品位,就好比江南女子虽不如脂粉涂抹的歌楼女子艳丽,但那芦丛摇曳,不经意间一抹低吟的浅笑,却往往创造出永远蛰伏在内心深处的印象,这就是文学的印象。而文人,便是为了那一缕似有似无的印象而活着的。
我们和老师去靠近南大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据老师说,读研时,他是那里的常客,老板都认得他。下了公交,走在窄窄的小路上,两旁昏黄的灯光、小贩的吆喝,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动。我也曾去过丽江古城,那有着浓浓云南风情的青石板街;我也曾去过家乡的东关街,而它们似乎都已成了人们为赚取经济利润而存在的旅游景点。倒不如这条小街,将现代和古味完美地融合,勾勒出人类文明一种处于中性的人文关怀美。
这个小饭馆不大,生意却很好。我们要的菜很快就上来,香喷喷的饭菜热气腾腾,金黄的啤酒在酒杯的撞击下轻轻晃动。我们聊了许多,学习的压力、心灵的矛盾、文学的见解,还有文人之间才能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遥望窗外,万家灯火,迷离而又充实,猛然间有了“渔舟唱晚”的氛围。吃着,谈着,我似乎进入了一种飘飘欲仙的境界,那脸颊上一抹半醉的酡红,那热气蒸腾下五颗亮闪闪的心,仿佛都已缩为一点,而我在苍穹之上,俯览这容易被忽视的温馨。如果能永远跟老师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倾心交谈,那又该有多好。
走出饭馆,晚风裹挟着初秋微微的寒意,吹拂着脸庞,我们去书店看了两个小时书,便向公交车站走去。又一次抬头仰视那高高的大楼上的灯火,感受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街道,突然间我在那一缕沁人的似如海风的秋风中,嗅出了南京的味道。不必像一些文化城市固执保守,也不必像国际都会那样群星璀璨,南京是一座古代和现代完美交织的城市,经历了太多的历史沧桑,甚至血雨腥风,南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坚忍与博大。都市的白领,那清秀的外表仍有一缕淡淡水乡的影子,但又多了一份成熟与刚毅。
回到宾馆,看了一会儿书,听见深夜的鸟鸣,真的很幸福。
现在回想起半年前的事来,仍然感觉心底有一种淡淡的甜意。当时只道是寻常,经历了一次文化和心灵的旅途后方才发现,原来当时是多么不寻常,又能够产生多少难忘的回忆使我沉醉其中。回忆总萦绕在脑海,伴我终生。
文学和心灵相融合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息,只会继续向前。
如我此刻,又一次记录下自己的足迹,深深印在心里。
老师印象
严熙泽,一个外表腼腆的男孩,却特别善于表达,在随笔中,在交谈中,谈理想、论人生、评时事。思维活跃,见解深刻,时有惊人之语;他感情真挚,语言典雅,读来颇有余味。读其文,再观其人,感觉他不是腼腆,而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平和大气,不事张扬。
他是一个洋溢着人文气质的优秀理科生。读书涉猎古今中外,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文字中充满对价值理性被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遮蔽的忧思。他认为科学是用来改造自然的,让人更有力量,而人文素养是滋养人自己的,让人活得更幸福,两者不能偏废。做理化实验时,他规范严谨;在生活中,他感情丰富细腻。例如,这篇感言,他没有写成经验分享,却整成一篇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抒情散文,我说这恐怕不行,他说:“就这样吧!我写不出高谈阔论的文字,写作应该靠感觉,说真心话,道真性情。写作就是对具体生活的感悟。”的确,在他看来,文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非谋食的工具,这一点真的难能可贵。
——语文老师 张志强
同学眼中
我觉得我是全校最有把握写严熙泽的学生之一。因为我不仅是他的同学,还是他的孪生兄弟。
我和弟弟从小热爱文学,在家如此,在学校亦如此。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熟读了许多美文,一有闲暇就在书海里徜徉。严熙泽的字写得很好,字如其人,确实不为过,很受语文老师的赞扬。这次作文竞赛,我和弟弟一起参加了扬州市的决赛选拔赛,我不幸落选,而他却获得了江苏省决赛的入场劵,是平时的积累造就了他的成功。弟弟读书涉猎很广,古今中外,诗词歌赋。从盛唐李杜到南宋稼轩,从堂·吉诃德到哈姆雷特,那些书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这次他获得省一等奖,虽然是个惊喜,但并不是意外,老师也这么认为。量变之极则质变,这是对他最公正的评价。
——同学 汤熙恩
家长寄语
在外人眼中略有点腼腆的儿子,其实是个兴趣广泛、阳光的孩子。打网球、唱卡拉OK、绘画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从小爱好阅读的儿子,即使是在中考前夕也从未停止过,而且阅读面广,天文地理、时事政治、诗词歌赋都是他的所爱。他经常将自己有感触的、对自己有启发的或是心中想到的事物随时记录下来。儿子还爱练笔,每天都会写日记,有灵感时写上一篇小作,并和我们交流探讨。正因为他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认真勤奋的态度,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所以这次获奖在我的意料之中。
儿子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孪生哥哥作文初赛获得扬州一等奖时,他会为哥哥欢呼雀跃;在哥哥复赛失利时,他会给予安慰;在我们父母工作繁忙时,他会和哥哥一起热好饭菜,等我们回来。
感谢上天赐予我们一对懂事能干的儿子。
——母亲 严 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翻阅《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