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839

[ 邓清泉 文选 ]   

怀念屈原

◇ 邓清泉

  在中国浩瀚如烟的诗人中,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皇族骄子,一直深深地感动着人们的心灵。他永恒的精神,穿越时空,刻印在中国历代文人心中。他凌空一跃的身影定格在汨罗江上空千古不变,他就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就以这种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却以品读屈原的诗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品读屈原的诗,仿佛置身于楚国文化的时代。诵一句静卧书页上的诗句,依稀中还能感觉到他凝思的神韵和心跳。静静地,用心倾听,他铿锵有力的沉吟,从两千年前的楚地传来,深邃而沉稳,声音里依旧蕴藏着苍凉和雄壮。他头戴高冠,擅长口才,穿梭在楚宫,是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他长须捋动,见闻广博,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他腰佩长剑,胸怀壮志缔结了战国历史上第二次六国联盟。
  他的崛起,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百姓为他叫好,而贵族势力一片恐慌。从此,乌云开始在他的头顶聚集,他虽孤独,但决不同流合污。昏庸的怀王经不住他人挑唆,罢免了他的官职,使他不得参与国政。此后,楚国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内外交困。而他心急如焚,形容憔悴,拼死揭露群小苟营们的罪行,却遭到更加沉重的打击,最终被逐,行吟泽畔。
  漫长的放逐,让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涩,使他“长太息以掩涕”。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满腔愤怒化为诗行,他以对祖国的眷恋、对人民的同情;以憎恨黑暗、向往光明的炽热感情,在苦闷、困顿、悔恨、绝望的混合情感的折磨中,用唯美的语言和旋律,写出了中国诗史上最能穿透人的感知的鸿篇经典之籍——《离骚》,用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为后世留下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
  屈原的伟大,正是在于他耿介峻洁的人格风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屈斗争以及他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千百年来,屈原一直是无数正直文人、爱国志士和全体中国人的人格楷模。在中国历代诗人中,屈原是一位有社会理想、人格情操高尚、颇具爱国主义和文学成就非常高的诗人,其时代环境的特殊性和他的人格魅力造就了他不朽的光辉形象。时至今日,我们缅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纵观他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确能感觉到他的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他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先河,他的爱国情怀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读屈原的《离骚》好像是与一个伟人的心灵对话,其诗句气势宏伟博大,意境辽阔深远,词藻委婉隐约,流动回旋之间,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了屈原追求真理的执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屈原超凡脱俗的气质。
  看一眼汨罗江水,悲凉地喊一声:魂兮归来!望一眼骚人的遗像,思潮澎湃,感慨万千!屈原是伟大的,屈原之魂、屈原的诗如岁月的弦歌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随着奔腾的汨罗江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不息。
  屈原最后的生命历程留在了湖南长沙,或许可以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可与日月争辉的伟人,是与潇湘山水的陶冶和启发分不开的。我作为潇湘山水的赤子感受到这位诗人的永恒影响自然要深一些。千百年来,屈原歌辞那瑰丽浪漫、灵动激越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地区的艺术特征之一;屈原高洁的道德节操,以死殉自己理想的行为,从古至今一直赢得湖湘人士无穷的仰慕与不尽的效仿。每年都在这片土地上举行的龙舟竞渡活动是那样的热烈和虔诚,真切反映出这位诗人安息之地的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本文有删节)
  
  心灵物语
  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沉稳深邃、文采飞扬,用自己的生命和才华开创了爱国主义的先河,谱写了一曲恒久不变的爱国主义颂歌。本文语言优美传神,作者将屈原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娓娓道来,屈原坚韧不屈的形象跃然纸上。对屈原的诗及人,作者有他的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感受。以屈原的诗入文,更具文学意味,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屈原的由衷敬仰和深沉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