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692

[ 王兴亮 文选 ]   

三点导读

◇ 王兴亮

  美点赏析
  
  顾炎武一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明末清初继往开来的大儒。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为后人所激赏。治学上他提倡经世致用,博学于文,开一代之风气。这篇选文是《与人书》的第一则,从中我们可以略窥亭林先生对年轻人的勉励和告诫,虽只寥寥数言,但是个中佳句值得反复品味。
  一.引经据典,论证严密。作者是清代集大成的学者,自然对古书典籍了如指掌,在说理文中随意援引一二,立见深厚的功底。如“古人与稽”一句,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意思是与古人相合之意。前几句说的是“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后一句意思是“来探求学习中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句引语用在中间,如同出自自己口中一般贴切自然。而后文中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则是在希望读书人力求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其好学的态度,圣人犹如此,何况吾辈?有人说一句抵万句,此之谓也。这两处引用都只是点到为止,但却串通全文,论证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二.比喻贴切,句式多变。此文开篇点题,“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为了更好地阐明观点,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一个人学习且不交朋友,就会孤陋寡闻。读书不能拘泥于自身,就好比一个人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但是如果你“博学于文”,广交诗友,水平自然大有长进。“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面墙之士”,语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表达的是面向墙壁目中无物的意思。用在这里比喻那些不出门实践又不读书的人,甚是恰当。同时顾炎武在行文中并不是一味说理,他的文字也值得探究。开篇点题之后,说明不进步就会退步的道理,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应该如何才能保持学有所得。在指出纵有贤能之资也需学习之后,举出圣人的例子,进一步强调“好学”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他立论,反证,举例,比喻,引用,反问,句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有一泻千里之气势。
  
  难点指津
  
  这篇短文主旨鲜明,行文流畅而不凝滞,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其中的几处比喻和典故的含义。“古人与稽”意思是与古人相合,即领悟古人书中之意据为己用。“面墙之士”也是来自古籍,在这里取其引申义,比喻固步自封,不学无术之徒。而子羔、原宪均为孔子门下弟子,有兼济天下之志,文中反用其意,说明好学的重要性。最后引用孔圣人原话,进一步阐释主题,使全文浑然一体,观点突出。
  
  考点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独学无友
  2.庶己可得十之五六
  3.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二.文章主旨是一个人做学问要好学,追求进步。但是文中谈得最多的是导致退步的行为和危害,分析作者这样行文的用意。
  
  附:参考答案
  一.1.一个人、单独 2.差不多3.正确错误
  二.略
  

三点导读
目录

  •  / 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