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6期 ID: 139149

[ 朱晓兰 文选 ]   

“后××时代”的语义探析

◇ 朱晓兰

  近来在各种报刊上,“后××时代”形式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比如,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开始迎来“后奥运时代”。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大家都在探讨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寻找经济的出路。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2010年则代表“后3GB寸代”来临。
  “后××时代”词语的基本构成模式是“后+名词+时代”,名词一般是人名、物名、地名或事件名。“后××时代”最常见的意思是“在……之后”,表示以某人物、某事件或某地发生的众所周知的事件为界限以后的时间,如(本文所选例子,除特别标注外,都来自网络)
  (1)随着阿拉法特的逝世,巴勒斯坦进入后阿拉法特时代。
  (2)随着谷歌将搜索服务迁到香港,中国互联网将迎来后谷歌时代。
  (3)由于俄罗斯的批准,《京都议定书》将在明年2月16日生效。随着“后京都时代”的临近,中国将再一次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场事关中国发展的全球利益博弈之中。(《南方周末》2004年12月2日)
  以上例句中,“后阿拉法特时代”表示阿拉法特逝世之后的新历史阶段。“后谷歌时代”表示谷歌退出中国大陆这一事件之后的时期。“后京都时代”则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这一国际公约生效以后的新时代。因此,以某人或某事、某地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为分界点,在这之后的时间都是“后××时代”。这一类的用例还有“后布莱尔时代”“后地震时代”“后超女时代…‘后哥本哈根时代”(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后)等。
  一般来说,这类以人物或事件为分界点的“后××时代”意思都不难理解。但是,还有一类“后××时代”,可能就需要我们仔细琢磨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4)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为包装产业带来无限前号和机遇的同时,也将包装产业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包装”时代。(《中国包装报:2011年1月14日)
  (5)近年来,“后排队”运动已经渗入到中国城市的毛细血管。……(买个车)都耗费不起这个时间,买车、验车、上牌照,无一不需要排大队。
  (6)音乐搜索进入后版权时代(《北京商报》2009年4月29日)
  如果以“在……之后”来解释上述“后××时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后包装时代”并不是包装行业已经终结的时代,而是如例句所说,是一个耔的时代,要改变中国商品“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及“原始包装、野满装卸”的传统印象,为中国包装注入内涵、创意以及个性和品质、技术和环保等特质。“后排队时代”则意在指出,以前国民为猪肉、肥皂、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排队,这是物质的匮乏:现在则为金融、医疗、教育、住房、汽车等公共服务和大宗消费品排队,这是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和优质资源的严重匮乏。因此,“后排队时代”也就是新的排队时代的到来。“后版权时代”则指出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电子产品在传播时与传统印刷出版物相比在版权问题上产生的一些新特征和新现象。因此,这一类的“后××时代”,不是“在……之后”,而是“新……时代”。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后技术时代”“后家庭时代”“后pc时代”“后方法时代”,都是指相较于传统,已经有新内涵、新现象、新特征出现的阶段。
  研究“后××时代”,有下面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后”是对英语前缀“Dost”的直接翻译,如“post—modernlsm”(后现代主义)、“post—colonlallsm”(后殖民主义)。英语语言的文学、历史、政治、科技领域里,这种用法相当常见。因此,“后时代”的用法是有着浓厚的外来语色彩的。
  其次,“后××”原本属于相关学术领域,如“后现代”“后工业”,其内涵在专业领域都是有特别所指的。现在的使用则泛化了很多,也淡化了其专业和学术的特定含义,如“后奥运时代…‘后世博时代”“后地震时代”等,这些词现在看来即使使用广泛,也还不具备专有名词的地位。不过,即使不是特定行业的专有名词,“后××时代”依然是在相关专业领域使用较多,如“后立法时代”“后选举时代”“后税费时代”“后方法时代”等,因此某些时候需要一些专业背景知识才能准确理解。
  最后,“后××时代”因为在结构上比“在……之后”更灵活、更简约,因而体现了强大的构词能力,能和大量的名词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后”具有前缀的功能。又因为语言的求新求变心理,作为“新时代”的“后时代”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也就在很大范围里驱逐了前者,成为更富有活力和受人青睐的语词,得以广泛流行开来,并给人带来“命名的快感”。

“后××时代”的语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