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6期 ID: 139140

[ 赵徐洲 文选 ]   

好教师应有“四个学做”

◇ 赵徐洲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拥有怎样的一颗心,课堂上就拥有怎样的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从爱开始
  好的教育从何而来?在以前的培训、交流、学习中,教师获得的答案各陈其词,莫衷一是。思想认识的模糊不清,岿然导致行动的迟缓犹豫。终于,《纲要》第十七章开宗明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拨云见目,大道至简。好教育的条件众多,但主要条件只有一个,毋庸置疑,就是好教师。以前,我们谈教育,大多喜好向外看,缺少向内看,好谈环境、硬件、生源、风气、制度之类。诚然,好的教育离不开综合因素,但在我国“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中,急需解决的主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好教师”。从教师自身的成长来看,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应该有“四个学做”。
  第一,学做一名有师魂的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师魂为本。师魂就是对教育的热爱,师魂就是对学生的爱护。爱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当前我们的教育宣传中,说得最多的是爱,其实最缺少的也是爱。一名老师,如果他怀揣一个“爱”字,拥有一颗爱心,那么,他的责任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如果说爱是根,责任与奉献就是这个根上生长出来的花。教师有了师魂,我们教育的体魄才能真正魁梧强大、丰满充实。一名教师并不能轻易地获得这个师魂,因为爱是一种能力。凡是能力层面的东西,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自觉自省的培养。所以说,爱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拥有怎样的一颗心,课堂上就拥有怎样的活动。提高教育质量,从爱开始。
  第二,学做一名爱学习的教师。一位好老师,胜过万本书。好老师的根基是爱心,但这还不够。他必须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既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读有字书贵在引发思考、印证观点、纠正行为。读无字书贵在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向课堂学习,自我超越;向学生学习,收获幸福;向自然学习,宁静致远;向社会学习,懂得艰辛;向高人学习,充实心灵。学生的成长首先是老师的成长。对老师而言,学习应该是终身的,这是一个最朴素而简单的真理。
  第三,学做一名能思考的教师。思考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但问题是我们学生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原因复杂,但根源在老师。不容乐观的现状是,我们的某些老师既缺少思考的习惯,教学方式上也缺少启发和点拨。课堂最激动人心的是什么?就是思维火花的灵光四射,就是创新思维的点滴培养。一个不断成长的老师,一定是一位苦思冥想、不断思考的老师。
  第四,学做一名勤实验的教师。课堂永远是鲜活生动的,因为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生动而复杂、高贵而多变的心灵世界。面对这样的一个个生命世界,每一节课对老师都是挑战和考验。所以,哪怕这个老师即将退休离开讲台,但这最后一课依然是一堂全新的实验课。抱着这样的心态,将每节课看成不可预知的实验课,课堂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因为,每节课都是知识的殿堂、灵魂的探险、精神的壮游。

好教师应有“四个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