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中知道,新加坡教育部凡是任命校长,必定要举行一个庄严而隆重的仪式,由教育部长亲自给校长颁发委任状,而且,在颁发给校长的委任状上都印有如下一段话: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教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任命一名校长,何以要如此隆重而庄严?细细咀嚼,其实颇有些深意。一来是充分体现政府(国家意志的体现)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校长这个职业的无比尊崇;二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仪式让接受任命的校长接受一种心灵的洗礼。校长不仅是一个职位、一种荣耀,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责任。于是,我不免猜想,假如校长把这个委任状挂在自己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每天能够把上面的这段话语诵读一遍,那么,这位校长该会以一种怎样虔诚的心态对待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我们常说教育是全社会的精神高地,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的高标,对全社会的精神文化、道德风尚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所以,从事这样一种精神劳动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上。但如今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有太多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的标准,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约束和考评,但依然难以阻止教师群体性的职业道德滑坡。这里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全社会都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所笼罩的大背景下,教育自然也难以逃脱。但更多的还是这个群体内在的心灵出了问题,丧失了一种对理想与崇高的追求,已经从精神的高地重重地滑落了下来。我这样说,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脱离现实的单纯幼稚的理想主义。其实,我真的不否认,在我们这个社会,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中有99.9%都是凡夫俗子,根本无法远离庸常。但是在庸常的生活之中是彻底放弃对理想主义的追求,还是多一份对职业理想的坚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虔敬?这恐怕仍然是我们整个社会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不免想,假如我们各个学校的校长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也都能经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接受这样一纸委任状,然后把它挂到自己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每天对着这纸委任状作一点反思,我们的学校会不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个答案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同样,又假如我们的教师从走上教育岗位接受聘书的那一天起,在他的聘书上也都能印上上面的那一段话,然后对照这样一段话举行一个庄严的宣誓仪式,直至每学期、每学年都要重温这样的誓词,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精神状态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我们时常感叹甚至惊诧于教徒对宗教教义的虔诚。其实回头想想,恐怕根本就不是什么教义的神秘与灵异,大概更多的还是得益于这些教徒们经常会自觉地参加或举行一些庄严的宗教仪式,比如佛教僧众的坐禅,基督徒的礼拜,穆斯林的诵经,在这些庄严的仪式中接受心灵的洗礼。教育是神圣的,要让堕入庸常的教育重新回到神圣的祭坛,要让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重新站上精神高地的制高点,外在的各种政策措施固然必不可少,但心灵的问题,还需要“心药”来医治。而新加坡的这样一种仪式又何尝不是一贴拯救教育的药方?
教育不妨多些仪式!
推荐理由:我们常常自诩礼仪之邦,但另一方面又很矛盾,常常将礼与仪视为形式主义,或者封建主义的流毒。古人发明礼仪,不过是为了辅助道德。博文所述,其实也还是为师者之德鼓与呼。这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却有价值。至少,作为编者,我们愿意常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