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2年第6期 ID: 138937

  

高帽满天飞,“老师”也疯狂?

◇ 倪重阳肖雨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很多记者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都用上了“老师”这个称呼。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老师”一般用来指教师,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20世纪90年代,“老师”一词开始在娱乐圈崭露头角,但当时颇受非议。近几年,《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一些综艺节目红红火火,节目中大量使用的“老师”这个称谓也借着媒体的强势传播在受众那里变得耳熟能详,迅速流行并走红。我们通过人民网检索“老师”一词的使用情况,现选取几例如下:
  (1)对于韩红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手”大奖,李宇春则表示祝贺:“韩红老师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我也非常喜欢韩红老师的新专辑《听我的声音》。作为晚辈,还有很多应该学习的地方。”(2010年2月10日)
  (2)因为刘劲松读到博士,主持人自然谈到了学历和智商的问题,对此刘劲松十分自谦,称自己智商并不高,“学历高不代表智商高,孟非老师一直自谦智商不高,但他十分睿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2011年4月14)
  (3)毛阿敏爆料,自己小的时候非常喜欢李谷一老师,还偷偷地给她写过信,只不过,李谷一老师“太大牌”了,一直没有给回信,因此现在还“耿耿于怀”。(2012年3月12日)
  上面几例中的“老师”,年长、资历深、有水平,称他们为“老师”,实至名归,大家不会去计较什么。但是前不久在网络和媒体上出现把日本AV女优苍井空、深陷“艳照门”丑闻的陈冠希等也称为“老师”,这恐怕就令人不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了。究其原因,网友称他们为“老师”,有挑战主流、颠覆传统的意味;媒体称他们为“老师”,带有明显的调侃、戏谑意味,恐怕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们在语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发现,“老师”一词的扩大使用已不限于娱乐圈,还有其他行业。例如:
  (4)“三八”之际,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老师和广大女性朋友一道分享了她在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她指出,健康只能靠自己来守护,而最好的营养师就是自己。(2012年3月12日)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何老师”一个亲切的称呼,是茶山高教园区广大大学生对辖区民警何斌多年爱民工作的尊称。(2012年3月9日)
  (6)石狮老干活动中心的汪叶辉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许多老大爷对广场舞也颇有兴趣……(2012年3月5日)
  (7)事情向实力派中国书协会员刘安宗老师沟通后,刘安宗在壬辰初春,欣然命笔,写下了展现东方艺术独特魅力的《老子》名句“上善若水”……(2012年3月12日)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娱乐圈中的“老师”,还是其他行业中的“老师”,都还没有脱离“老师”一词的本义——要么年长,要么有资历,要么有水平,要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资格当“老师”,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6年4月2日,大连市民郭先生向媒体反映,一档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竟然以“老师”来称呼李宇春,令他觉得不能接受。李宇春没资格当“老师”,我们可以找一大堆理由,比如年纪太轻、学历太低;李宇春有资格当“老师”,我们也可以找一大堆理由,比如多才多艺、得到众多粉丝的膜拜。看来能不能当“老师”,有一个公众认可度的问题。认可度高的,就容易让人接受。反之,认可度低的,就会让人觉得有点怪。
  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当前“老师”一词如此盛行的原因:
  首先,社会称谓的缺位,是“老师”一词风行的内在动因。现如今,国人的称谓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没有一个能够“通吃”的普遍称谓,于是就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局面。“同志”“师傅”“先生”“小姐”“老师”“同学”,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师”一词似乎越来越吃香了。在日常交际场合,见了面开口叫声“老师”,即使讨不到好,也保证不会让人家心生厌恶。因此,当“同志”已成往事,“老师”却正当时,从校园到娱乐圈再到各行各业,“老师”大有固化成为一种社会称谓的趋势。
  其次,平民“娱乐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兴起、媒体的推波助澜,为“老师”一词的迅速流行创造了空间。“老师”这个词相对温情,文艺感较强,师生关系往往又是大家一致认可的一种比较免俗的关系,因而娱乐圈的文艺青年们,首先喜欢上了这个“文艺词”,并把它从校园里请到了聚光灯下。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这一点对从娱乐圈“发迹”的“老师”也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应当有个度,正如“小姐”一词,当语义外延扩展到大家不能接受的程度,那么其使用范围反而大大缩小了。

高帽满天飞,“老师”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