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12期 ID: 136755

[ 赵军 文选 ]   

微博中的符号体态语

◇ 赵军

   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势及位置变化等显示出来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图像性符号,是人们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微博中的体态语,则把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转换成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和字母符号,它以这些符号来显示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我们称为符号体态语。它以面部表情为主,如“>_<”(愤怒)、“)_(”(无奈,无可奈何)、“^_^”(微笑,满面春风)、“%>_<%”(哭,眼泪汪汪)、“{{{>_<}}}”(发抖、不寒而栗)、“T_T”(流泪,泪流满面)、“=^_<@-@”(挤眉弄眼)等,这是符号横排横看的,还有横排竖看的,如“:)”(微笑,有时用于致谢)、“:-D”(开口大笑)、“:]”(傻笑)、“:-C”(悲伤)、“:-O”(惊讶)、“:-X”(封嘴、缄口不言)等。很少用这些符号转换人的肢体动作的。其肢体动作多是通过面部表情符号实现的。如“=_=”(晕倒)、“$_$”(见钱眼开)、“?O?|||”(听不懂,无法理解)。符号体态语特点是表情、情绪、动作等书面符号化,通过书面符号意会其意。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