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35661

[ 陈学书 文选 ]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 陈学书

  【摘 要】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然地焕发出他们写作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下水”示范点拨指导启迪学生,使高中作文教学出现全新的局面:使学生从害怕写作文、厌恶写作文到积极写作文、快乐写作文。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 情感 “下水”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意义、关键
  
  高中作文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它能带动整个高中语文的阅读、鉴赏教学,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切不可小看高中作文教学。抓好了它,就能使我们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迎刃而解。但是,作文教学又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最头痛的问题。人们常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可以说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在笔者23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之中,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目前作文教学的两难处境,使学生获得了收益。
  笔者所从事的方法是,在写作中,作为一个新时代开拓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与学生一道进行“双边”参与和互补,鼓励学生向生活学习写作,要用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此同时,我们要同学生一道“下水”写作。也就是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要长期充当写作的“门外汉”,要把自己的写作方法、智慧、思想、情感、风格,容纳贯通到作文教学中去,使它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创新
  
  1.鼓励高中学生向生活学习写作
  一般来说,高中学生十五六岁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同时,他们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用心去发现,去探索;而对于抽象的理论却感到一团迷雾,有时甚至一头雾水。对于写作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以往的高中作文教学出现了“两难”的尴尬局面呢?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许多讲写作的素材、谈实际生活少,谈抽象理论多;谈真情实意少,谈政治大话多。这种无限拔高,上纲上线的作文教学方法,其必然使学生离我们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越来越远,甚至,对写作文产生了厌恶之情。
  面对这个问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从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观察世界。这样,从现实生活的源泉出发,从而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灵动的感受与情思,笔者由于长期坚持这样做,因此,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对写作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例如,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写我的爸爸或妈妈》。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作文题目,不知被历代的人们写过多少遍。但是要写它的独特之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鉴于此,我要求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作细致的观察,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与别人不同的爱好、性格等方面,然后把最能表现自己爸爸(妈妈)特点的事例抽取出来,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进入写作过程。并且,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启发。由于笔者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与点拨,学生们写作的这次作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中作文教学要具有真情实感
  我们以往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端往往是忽视了高中生的情感因素。殊不知,哪怕是高中作文也是小作者们的一种情感宣泄,情感的抒发。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这一情感因素,往往就会使他们写出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文章,甚至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满篇都是。试想,长期这样下去,又怎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现探索乃至顿悟的过程。而其顿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便注意了对他们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我要求他们在对待具体作文题目的写作时,要用心去触摸,用情感去拥抱;要写出自己心灵深处激动人心的那一个关键点;要说实话,说真实,要能以情感人。而学生对我的要求,也能够理解。记得一次在作文教学课堂上,我以自己为例子,说明改革开放这30年中的惊喜变化。同时,我也要求他们从自己的吃穿用,以及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风尚的变化,看家乡这30年的发展。对此,我要求他们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于是,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个作文题《家乡这10年》。为什么我只要求他们写这10年的变化呢?这主要是为了切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这样一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再也不感到无话可说,而去瞎编乱造了。
  3.高中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自己亲自“下水”写作
  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头疼反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调查了解到,这往往是由于我们语文老师对写作不感兴趣和不愿写作,甚至连教师自己都害怕写作而引起的。试想,这样的语文教师怎能把作文教学教好呢?
  其实,生师同台作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今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提倡的。因为重拾教师写作的“硬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切合高中作文教学实际的新路子。而且,随着自己对教学实际的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确实尝到了它的甜头。现在,一般地讲,每当进行作文教学时,我都会首先很自然地进行“下水”写作,用自己写作的模范带头作用,参与到学生的写作中去,从中了解学生写作的甘苦,往往是师生同台点评某一篇文章,甚至,让学生点评所写的文章,不怕出丑,不怕学生揭短。这样一来,反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学相长,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真善美的陶冶。
  笔者曾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我爱家乡的湄江河》。我把我对家乡地域风情的了解,以及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来家乡的变化发展,用激情澎湃的文字来诉诸笔端。写出了《碧水清清话湄域》一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的多家报刊上。在作文教学课上,我把自己写作的作文讲评给学生们听,他们一听到自己老师写的文章,就沸腾了。这件事件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和力,并且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写作的任务。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就能清楚地说明语文老师亲自“下水”写作的好处。
  4.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化指导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面向生活、情感激励、“下水”示范,师生双边互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后,对作文教学来讲,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以便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它的第四个教学步骤,即对学生的点化指导作用。
  对这个问题的操作,其方法同样可以灵活多样。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把自己写作的文章念给学生听,或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借鉴,有目的地进行写作的教学指导。其次,也可待学生的写作完成以后,教师才拿出自己早先写好的文章,让学生从教师的文章中进行分析,以此为参照对比自己写作的文章,找出写作的成败得失。再次,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节课或一个钟头),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写作,当堂完成其作文。最后,把教师写作的文章与学生中各个写作层次(上、中、下)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同学们从中分析出文章的等次。无论是学生的文章,还是教师的文章也好,在点评时,都要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差,都力求要评价精当、客观、公正。这样,不但总结、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