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第9期 ID: 135541

[ 王乃宁 文选 ]   

《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

◇ 王乃宁

  一、新课导入
  
  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树。今天我们师生将走近作家林清玄,体会他的散文《可以预约的雪》是如何抓住生活中细微的事物,通过联想,感悟人生哲理的。
  (板书1)可以预约的雪
  
  二、揭示目标
  
  多媒体课件1:
  1.知识目标?
  理解作者为什么将菅芒花比作雪,并理解预约的含义。
  2.能力目标?
  掌握巧用联想,从细微事物中体悟人生哲理的手法。
  3.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变”与“常”。
  
  三、作者介绍
  
  多媒体课件2: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
  林清玄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但是在记忆里没有埋怨和责备,更多的是省思和开悟。他的作品善于从细小事物中发掘人生哲理,平易中有感人的力量。
  
  四、初析文题
  
  师:文章的题目是《可以预约的雪》,课文内容与雪有关吗?
  生1:没有什么关系。
  师:文中哪个段落提到了雪?
  生2:第三段:“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板书2可预约雪菅芒花)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生3:比喻。
  师:你能说说两者的相似点吗?
  多媒体课件3(冬天的雪与秋天的菅芒花景色对比):
  生4:冬天的雪和秋天的菅芒花都是白色的,颜色相似。
  师:原来雪指的是菅芒花,那么“预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4:“预约”是指时间上可以约定,指雪和菅芒花都带有季节性,这是这个比喻句的又一相似性。
  师:季节性是客观的,换个角度,同学们不妨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仿佛可以预期约定一样。你预先邀请,它届时必然到来。
  (设计意图1:这一环节的教学是理解文题的关键,亦是理解本文构思精巧,由花及人,从细小事物阐发人生哲理手法的基础。该环节的处理到位,将自然引出对主旨的探究。)
  
  五、再析文题
  
  师:雪、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那么作者认为什么不可预约,文本中有表示作者观点的段落吗?
  生5:文章第五节和第十五节(友人、人生)
  (板书3不可预约友人人生)
  多媒体课件4:
  文学类文本正文中间段落的三种作用:
  1.内容方面的作用
  2.结构方面的作用
  3.情感方面的作用
  师:从全文看,第五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生6:内容上,作者由看菅芒花联想到了看菅芒花的人,以及他们因缘的变迁离散;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花及人,由叙事转向议论,引出作者的思考及议论。
  师:课文哪一节讲了人不可预约的原因?
  生7:第6节
  师:这两个“即使”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说的?强调了什么?
  生8:外在的经历和内心的体验,强调人生变化无常。
  师: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而人是不可预约的。菅芒花是不变的,而人是变化的。作者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第12节的“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集体朗读第十三、十四节,思考作者认为的“常”指什么?“变”指什么?
  (板书4常变)
  生9:“常”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美好愿望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人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师:第14节中作者说“但是在岁月的拖磨中,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这句话说明什么?
  生10:这句话说明“常”是表面的、理想的,“变”才是生活的本质、真实的。
  师:该节哪一句还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人生的“变”,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
  生11:大浪比喻人的生命历程;浮木比喻人对“常”的向往,一种意志;巨浪比喻生命中的“变”。作者用这个比喻句来表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师:根据这两节内容,作者对待“常”是怎样的态度?(用文本中的关键词回答)
  生12:渴望、向往
  (板书5渴望向往)
  师:那么作者对待“变”又是怎样的态度?自由阅读十六至十九节,用文本中的关键词回答
  生13:畏惧、茫然
  (板书6畏惧茫然)
  多媒体课件5:
  作者在第15节中说“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在你的周围,有这样的变化吗?你当时的体验怎样?
  比如,你中学同学的分离给你一份伤感;你最好的朋友弃你而去给你很多的辛酸;你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让你措手不及,甚至
  你家人的变故与离散……(学生思考回答。)
  生14:我读初中时有一位同学,和我关系很亲密,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初三填报志愿时,都报考了一中。可惜她在暑期因车祸意外身亡。当时,我真的无法接受这一噩耗,非常难过。
  师:人生在世,知音难觅。好友的意外,让你很伤心,是吗?
  生14:是的,我的情绪一时难以调整。过了几个月后,才慢慢接受了这一不幸。
  师:让老师和你一起祝福你在天堂的好友吧。好好学习,告慰她的在天之灵,好吗?
  生14(用力点头):嗯
  生15:我想说说我外公。(迟疑)
  师:倾诉是人的本能,倾听是人的美德。大胆说出你的所想所感。同学们,掌声鼓励。
  生15:在初中时,我很贪玩,外公对我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任性的我和他狠狠地吵了一架。
  师:什么事,能说说吗?
  生15:我记不清了,过后几天,我外公因突发脑溢血而永远地离开了我。直到现在,我还感到对不起我外公。
  师: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漫长,人不可能不犯错,但“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当时,你还小。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尊重长辈,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谢谢你的坦诚。(生鼓掌)
  (设计意图2:因为考虑到高中学生的人生感悟可能会有一些,但不一定很深刻,对于人生的认识还缺乏进一步的引导,而这个地方又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因此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多变,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该怎样去做呢?为下文探究作者的观点蓄势。)
  
  六、三析文题
  
  师:自由朗读20—22节,思考面对不可预约的人生,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6: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面对人生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
  (板书7建议悯恕祝福宽容)
  师:林清玄在这三段中用春风化雨般的文字,荡涤人心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如同一位老禅师向我们娓娓道诉人生智慧。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之中。请大家再默读20-22节,再次品味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多媒体课件6:
  林清玄语录:
  (1)悯恕之心: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清净之莲》
  (2)美好之心: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沉水香》
  (3)欣赏之心:在我们的生命里不也有许多香片吗?一片一片又一片,对粗糙的人,飞入芦花都不见;对细腻的人,如好雪片片,每一片落下来,都滋润了我的心。——《莲花香片》
  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段,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师:哪位同学点评一下?

《可以预约的雪》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