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6期 ID: 134524

[ 胡富存 文选 ]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指要

◇ 胡富存

  【摘 要】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常见题型,学生的答题往往因缺乏正确的答题方法而失分。本文针对不同的命题形式,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方法与要领。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意境 技法 语言 形象
  
  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始终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考生一般能读懂诗歌,但答案却不尽人意。原因是,答题方式不够恰当,导致作答不够全面。
  如何让学生做诗歌鉴赏题时把握规律,有效作答呢?近几年来,我结合教学实际,把考点及提问方式和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了归类,并把答题方法模式化,如果学生在做题时能准确把握考点,按模式作答,就可避免作答不全面的问题。这里我把各考点下常见题型、提问方式及答题模式归类如下: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意象分析﹢表现手法﹢画面描摹﹢主题情感
  4.答题示例1:
  春 行 即 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写草、水、树、山、花、鸟等意象,(步骤一、意象分析)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步骤二、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芳草萋萋、流水东去、春华飘落、鸟儿鸣叫之景,(步骤三、画面描摹)从景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四、主题情感)。
  二、分析技法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题模式:手法﹢表达效果﹢主题感情
  4.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步骤二、表达效果),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喜悦之情(步骤三、主题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答题模式:语言特色﹢分析特色﹢主题感情
  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语言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分析特色)。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主题感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答题模式:该字义意﹢表现手法﹢表达效果﹢主题感情
  4.答题示例1:
  华 子 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问:请谈谈“拂”字的妙处。
  答案:“拂”轻拂之意,(步骤一、该字义意)运用拟人手法,(步骤二、表现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三、表达效果)。这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四、主题感情)。
  五、形象鉴赏型
  1.提问方式: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提问变体:有人说诗中主人公是一个某某形象,你认为呢?
  3.答题模式:形象类型﹢形象特征分析﹢形象的意义
  4.答题示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词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形象类型)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形象特征分析)诗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形象的意义)
  六、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解答模式:内容﹢表达技巧﹢主题情感
  4.答题示例1:
  南 柯 子
  王 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步骤一、内容)
  (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主题情感)
  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一朵的奇葩,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制度的需要,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提高语文成绩是我们的本职。在此我谨把自己的浅显认识发表于此,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更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二中。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