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6期 ID: 134530

[ 万红雨 文选 ]   

谈归类学语文

◇ 万红雨

  【摘 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通过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中名词活用这一知识点的总结为例,提出用归类学习法学语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运用归类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高考 归类 名词活用教学法
  
  很多理科老师在讲解某例题后,常常再用一些同类的题目来巩固,以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在理科教学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语文却因为存在语言情境的差异,很少被“归类”青睐。实际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语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样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语文也是可以归类学习的。
  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它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复习时有必要将以往新授课中建立的感性的、零散的印象通过理性分析整理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要求。我们在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时,教学生将归类法运用于其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仅以教学名词的活用为例,谈归类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依据感知,引导归类: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并按提示归类。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右欲刃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吾从而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引导归类: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2)、(3)、(6)、(9)
  名词活用为状语:(4)、(7)、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10)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5)、(8)
  二、结合例句,归纳规律
  1.分析上文中例句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活用为动词的“水”,放在能愿动词“能”后面,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因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学生总结规律一:
  (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2.分析例句②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盒子装)“函”活用为动词时的组成结构为(名词+代词),名词后面如果是代词,往往构成动宾关系,而因为名词不能修饰代词,所以,那个名词也就活用为动词了。
  学生总结规律二:
  (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3.分析例句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活用为动词的“刃”与名词“相如”连用,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学生总结规律三:
  (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那就要考虑是否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为动词。)
  4.分析例句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活用为动词的“王”,刚在否定副词“不”的后面,名词本来不能前加副词。如果前边是副词,这个名词也就活用为动词。
  学生总结规律四:
  (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5.分析例句⑨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用鱼网捕)“罾”活用时的组成结构为(所+名词)所字后面一般是动词,如果是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学生总结规律五:
  (“所”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6.分析例句④吾得兄事之。(兄:像兄弟一样),⑦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能看作主语,则这个名词必然用作状语,
  学生总结规律六:
  (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是用作状语。)
  教师补充:在古汉语中,状语同样起修饰后面中心词的作用,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解释下列加点字并分析作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草行露宿。
  (3)其一犬坐于前。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引导分析这些句中的名词活用为状语分别表时间、处所、状态、工具、动作的趋向。
  7.分析例句⑤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⑩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名词本不能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学生总结规律七:
  (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三、设计练习,巩固规律:
  结合历年考试中,将词类活用与翻译结合起来考查的习惯,也为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疑难的能力,我设计了相应的课堂练习:
  翻译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范增数目项王。
  (6)深入不毛。
  (7)粪土当年万户侯。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课外延伸,运用规律:
  1.以《鸿门宴》为例,找出文章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2.按照本课的做法自己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新课标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正是点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知识与经验的建构的要害。归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形成新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只知一点到知之多元,从而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课外延伸的设计正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促进归类学习能力的有效补充。
  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归类教学需注意一些原则:
  一、以典型的学习任务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将课内的内容作为训练素材,将课堂内学习探究的方法运用于课外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归类学习也应以典型的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积累归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教师从归类的角度、方法、途径等方面予以指导,使学生掌握归类学习的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二、以灵活、有效地课堂教学促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本课中的练习点很多,如果一味学生做,教师对答案,必然使课堂枯燥,学生厌学,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后交流展示,教师予以合理的课堂评价,适当给小组加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锻炼了探索信息、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了归类学习的意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长期的指导、训练,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自主的归类学习中,最终一定会像理科学习那样,举一反三地攫取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王集中学。

谈归类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