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创新意识来源于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培养,而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它本身具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使语文学科对创新人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的教育改革希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以便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风格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而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并且其个性化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各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竞争中更加激烈,这些竞争最终结果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我国以往的教育就是只注重共性而轻视人的独立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而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也只会消极的适应教学而变得墨守成规。因此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既不利于个人的才能发挥和事业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前进。目前,我国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进行了教育改革,并提出新的教育目标,其中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个性突出、特长明显、人格健全的创造者,也就是要培养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富有主见、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而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被列为首席。所以语文教育也就被要求从纵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培养新型创新人才。为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创新,而教学创新就会使教学具备个性化,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谈不上创新教学,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其次,人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发展,人是作为社会的主体存在的,而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价值观。语文教师首先是个体的人,其次才是作为职业的教师出现,而且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是别的教师不可取代的。况且语文教师本来就是培养人才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就是要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不断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并利用语文课堂这个师生互动的阵地来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价值观。语文课堂是一个内容丰富、学科性强、灵活性强的教学基地,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要唤起孩子们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②要使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只有通过语文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够引导和释放学生的潜能而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就非常有必要了。所以说个性化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本身和学生的共同需要,更是每个社会人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可能性
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既然教育是门艺术,那么就具有个性。个性是建立在个体特性的基础上的,个体的内因和客观的外因是形成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主体的独特性使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成为可能。每位语文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不可与他人混淆的人,有自己的经历、特点以及个人的意愿、经验、爱好等等。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受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每个语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以前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成长过程。并且在他成为语文教师以后,每位教师还受到来自职业以外的其他不同事物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情感经历等等都会对他的教学或多或少产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其个性的形成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师由于专业的原因,受这些影响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大,这些都为其教学的个性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的文学教育,而文学又是人学,体现的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因此在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重视自己的主体体验性。人所以具有这些固定不变的特性对语文教师的才能和个性的形成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不能通过训练得来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带着自己特有的个性模式进入职业生活,同时也为他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准备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的这种个性,实际上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所获的职业技能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构成,这些主体的独特性使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成为可能。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客观的空间。在新的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职能部门要求教师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使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教学技巧。课堂开放了,学生活跃了,语文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因此语文教师这个多元角色在教学中也就有更广阔的空间彰显自己的个性教学。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接受之间的关系了。特别是语文学科,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远比其他学科来得容易,有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比语文教师知道的还要多的多,语文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虽然语文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他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递。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达到知识传递的最佳效果。
三、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可呈现性
(一)课前解读教材的个性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做好教学设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由于语文教师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设计的方法的上也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充分的展示了个性化。在解读教材方面体现出个性化。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把握是有不同的。尽管教学 [##] 目标对教学提出了相对统一的要求,但是由于语文教师的个体性在教材内容的精选和剪裁技巧上会有所不同的,这也就突出了语文教师的个性。对教材的理解,语文教师总是带有个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而且不知不觉的渗透在对教材的理解当中,更何况解读教材本身就是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在这个主观认识和教材的客观呈现上,语文学科教材的人文性和情感体验性使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影响。尽管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准则,但是由于语文教师的个体差异难免在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来。比如对朱自清的《背影》这个传统篇目的理解上,按照传统的观点就觉得父亲是一个可爱的人,为了给儿子买水果而笨拙地翻爬火车站台,这一举动深深的体现了父爱。而有探究精神和多元思维的语文教师就会关注父亲这个行为在当前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则会考虑到“父亲”这个角色在火车的轨道上穿行是一个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公德教育,就会在课堂上对父亲这个形象给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知识的解释,因此就较好地达到学生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所以,面对不同个体对教材感悟不同,在不违背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对教材价值的多元性解读,因人不同造成审美体验和价值观也大不相同,从而使教学体现出丰富的个性。
(二)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1、语言的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尤其是语文学科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更加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更加突显了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课堂上师生运用口头语和体态语言进行交流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在课堂内容探讨与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运用是语文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自己思想的机会,此时语文教师运用个性化语言创设多样的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同时使用手势、眼神、微笑等体态语言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师生互动和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典范,富知识、情感、文采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语言艺术,同时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充分体现语文教师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绚丽型的语言不仅激情四射而且还文采斐然;优雅型的语言清新雅致且意味深长;质朴型的语言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浑然天成;思辨性强的语言不但富有逻辑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简洁型的语言简洁明快而直截了当且一语点破要害”。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习惯于某一种语言风格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成为教学个性化的一部分。体态语言同样具有个性化的明显特征,也是一种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不出声的表达方式,它是口头语言的伴侣,任何语言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态从而更准确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和情感。语文是一门具有情感性的学科,其中的人文性就负载着丰富的感情,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就传递着感情。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渗透出来的个性化表情和动作都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动若脱兔,可见体态语言的表达差异性也是非常大的。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是不同的,加上地域的差异存在诸多不同,体态语言也各异。而语文教师也由于他的年龄、经历、性格、地位、修养等等不同,在体态语言上会有个别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他区别于其他的教师,并且对他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灵活使用教学语言,以便达到深入教学和沟通的目的,使语文课堂的效果和气氛更能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人情味,不但顺利完成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而且也彰显了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的魅力。
2、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第一、导人新课的个性化。在导人新课的方法上就有所不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个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也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如果课堂在导人就能吸引学生,那对整节课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开讲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维系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命运。教师的开讲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的开讲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那么,就为后来的教学环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所以说,课堂的导入对语文教师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语文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文题材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导入新课。因此,对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如开门见山式、复习过渡式、疑问式、故事式、生活关联话题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能够体现出其教学的个性化。
第二、课文重点突显和难点突破的个性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本来就是一个体现语文教师个性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来实施,语文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心理和品格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并且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语文教师自己的素养条件和个性,同时被自己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否则就是“东施效颦”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就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同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点,离开本班的学生去空谈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不切实际的,教学是有师生共同构建的一个互动的活动过程,必须把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个性特征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实现教学的双赢。例如,有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情感认识,语文教师只讲某一些现象学生就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下就不必使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示。如果语文老师还重复讲述相关的内容就给人一个??露?也换岚盐昭??卣鞯挠∠螅?膊焕?诙杂镂慕淌Φ慕萄?兰邸O喾矗?杂谘??此等狈Ω星槿鲜兜哪谌荩?鸵?×坑弥惫垩菔镜姆椒ń?薪萄АH绻?馐庇镂睦鲜χ?睹枋鲂缘慕彩鼍秃苣咽寡??嬲?旎崴?彩诘哪谌荩?退憷斫饬艘恍┮仓皇峭A粼谑挛锶现?谋砻妫?踔聊@饬娇伞K?运涤镂慕萄е卸灾氐愫湍训愕卮?砑记桑?淌Τ?艘?悸鞘屎献约旱姆椒ㄒ酝饣挂?视ρ??丫?弑傅闹?痘?√跫??镂慕淌τ媒谈咧猩?姆椒ㄈソ绦⊙??切胁煌ǖ摹R虼耍?越萄Х椒ǖ淖酆显擞檬棺约旱目翁媒萄????挥星槿ひ?蚜榛钚浴⒍嘌?浴⒏鲂杂谢?慕岷喜拍芟猿鲎约航萄У母鲂裕??运笛≡袷屎献约焊鲂院脱??卣鞯姆椒ú拍芙虾玫 [##] 体现教学法的作用,力求达到“乐”教和“乐”学的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具有教学个性的好教师。
3、板书设计的个性化
课堂上的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师一个表现个性的地方。在古代就讲究“字好一半文”,这说明书法对一个有文化的人来说很重要,那么作为一个现代的语文教师就更要求能写一手好字。因为语文教师使用文字和书写文字对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精心的板书和着遒劲的粉笔字能从视觉上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共同协调起来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精心的板书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因为板书能够提纲挈领的反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它是课文的高度浓缩,简明清晰的板书加上语文教师独具匠心的个性化设计能使教学效果增色,有画龙点睛之功能。同时精美的板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和具有启发性的板书,不仅增添了课文教学内容的美感而且也增加了形式的美感,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陶冶学生的情操。
4、运用教学机智的个性化
学生和教师都是具有感情和个性的人,每天每个人面对的事物是千奇百怪的,因此课堂上由于师生都受到生活中事件的影响,情绪的不稳定有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很多事情具有偶发性,更何况语文课是一门发散性比较强的学科,相对来说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间也丰富一些,偶发事件也就相对多一些。当出现教学偶发事件时,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敏捷、灵活、机智、幽默的语言,同时善于控制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行为、动作、语调等果断地解决问题,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师的宽容大度也用情感教育了学生,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语文教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对学生明确的态度和积极感化的作用对事态巧妙的加以节制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教学个性,避免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被搅乱的可能性,把不愉快的偶发事件变成磨练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趣、教育全班同学的机会。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制,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如果面对偶发事件语文教师仅仅依赖自己的身份去压制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或顶撞行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发了矛盾伤害了师生的感情,特别是当今以人为本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时代我们教师更应该爱护我们的学生。面对课堂的偶发事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自已学科的特有优势和聪明才智,合理的处理好教育机制,并且将这些偶发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因势利导的教育学生,使这些活的事例成为我们教学资源的辅助部分也是体现我们教学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观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同时个性化的教学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的,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共性也就没有个性,只有把握好了共性才能体现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依据新时期的学生培养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深入探讨并不断开拓语文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语文素养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