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11期 ID: 93970

  

教学幽默的功能探析

◇ 谢尚江 戴少霄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学幽默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艺术的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一定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其效果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
  “幽默”一词问世于2000多年以前,《楚辞·九章·怀沙》有“孔静幽默”之句,当时“幽默”一词指的是“寂静无声”之义。现代汉语里的“幽默”是由林语堂在20年代最早从英语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现在幽默已发展成专门探讨“造笑”规律的科学。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中外教育的调查也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的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运用教学幽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才能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
  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话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有一位学生读这段话时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可都被你吓跑了噢。”同学们都笑了,这位同学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了朗读此段的方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远比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告诉学生怎么读要好得多。
  又如:教学《家乡的秋白梨》一课时,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一位学生朗读梨个儿大、味道甜的那句话,并微笑着说:“看看这位同学能不能带我们去尝尝正宗的秋白梨。”学生朗读完毕,但尚欠火候,我便问:“你们觉得尝到正宗秋白梨了吗?”学生小声回答:“没有。”“好像这梨个儿不大,不要说500克,250克都没有,味道也不怎么甜,是吗?”学生齐声哄笑。于是,我用激励的语气说:“谁能再试试!”另一学生又站起来朗读,想不到竟不如第一位学生。正当同学们都为这同学捏一把汗、以为我会生气时,我笑着打趣说:“哎,他不但没带我们尝到正宗的秋白梨,而且给我们尝的梨比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的更小、更不甜,好像是春天刚结出的果一样,是吗?”学生又是一阵大笑。笑声使严肃的气氛一扫而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
  
  二、调控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学习的保证。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尊重儿童所以才约束他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上课须遵守一定的纪律,但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意志品质不强,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调以及外界事物的干扰等原因,难免会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发现后,固然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如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幽之默之,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有位教师执教《绝句》这首古诗,讲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学生竟学黄鹂吹起了口哨。教室里顿时静得连呼吸声都听得见,大家都面面相觑,等待老师“暴风雨”的到来。然而,教师却幽默地说:“这段描写真是太精彩了。我们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黄鹂的叫声。你们能想象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一种心情吗?”
  教师充满人格魅力的一句妙语,不仅使课堂避免了混乱,而且使该生认识到自己的失态,并对教师产生了由衷的感激和敬佩,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实践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认识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作为教师,权威性固然重要,而充满冷漠、过于严肃、缺乏关怀和同情的心理环境会使师生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形成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各种差异与障碍。让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沉闷的情境中,容易产生痛苦和压抑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当地添加一点奇巧精辟的幽默,让学生处于愉快的情境中,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如:钱梦龙老师上课时有这么一段幽默插曲:“为了解决好问题,我先检查一下大家自读课文,是不是理解了,同学们在回答时可不能看书。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呢?”学生小声地说:“偷看一下!”“偷看一下?说得好啊!(师生大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呀!(学生大笑)不过,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哟!”(学生大笑)。
  由此可见,教学幽默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学生因此会觉得教师既可敬又可亲。因为幽默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使师生间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从而在心理上、认识上及情感上产生共鸣。
  
  四、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为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幽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易于学生巩固知识。国外有人研究,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记忆就会深刻。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 [##] 学《草》一课,在巩固阶段创造了背“课”给“家人”听的情景。教师先后扮演了妈妈、爷爷、奶奶三个角色。下面就是学生背给“奶奶”听的一个片断:
  师: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草》给你听好吗?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愣)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话是讲,草原上的草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是干枯,荣是茂盛,这句话是说一年里,春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哦!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
  教学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学生理解幽默以至发出会心的一笑,其间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想象活动,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和体会。这样经常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会有效提高。
  
  五、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学生犯了错误,直接严厉地指出,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避免肉体的疲劳)和安全需要(如不使自己名誉受损),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采用明褒实贬的迂回批评法,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某班主任面对班级中“小烟民”日众的形势,表现得异常冷静、沉稳,既没有兴师动众让吸烟者写检查,给处罚,也没有声色俱厉地当众批评、正面训斥。他在做了一番充分准备之后,对学生作了一次高水平的幽默风趣的谈话。他郑重其事地说:“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度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了衣料。咳的时间一长,逐渐成发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惟妙惟肖,就用不着化妆了。四是‘永远年轻’。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他的人寿档案上的年龄‘永远年轻’!”
  这欲贬虚褒的幽默,寓庄于谐。从幽默的构成来说,有悬念、渲染,也有蓄势、突转,句句击中要害,在一片笑声中,“小烟民”们的心灵深处怎能不引起强烈的震动呢?
  
  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例如:当我为一个新班级第一次讲课时,我就安排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师:同学们猜猜,我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学生。
  师:大家同意他的回答吗?
  生:(齐)同意。
  师:我不同意! (学生诧异)假如老师讲错了,你也听话?
  (学生大笑)
  生:(齐)不听话的学生。
  师:嗯?你们不听话也叫我喜欢?(学生大笑)不行!
  不行!
  生:既听话又不听话的学生,老师你最喜欢。
  师:妙!今天上课时看那些同学能做到这一点。上课!
  上课时,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在概括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教育特征和发展趋势后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教学幽默在个性健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因为教学幽默是教学审美化的较高表现,是理智感和道德感的自在流露,也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
  如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一次教学幽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他让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尊”字组词。“尊,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贾老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立即领悟过来:“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此时,贾老师又风趣地补充了一句:“你们刚才笑得太早啦!”
  教师在教学中的幽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进而成为有幽默感的人。
  
  八、消除疲劳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对此,心理学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娱乐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根据负诱导规律,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得到了休息,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教学幽默有语趣也有意趣,有理趣也有情趣,它使学生如坐春风,使教室满屋生辉。亲爱的老师,如果您脸上还挂着凝固的冰霜,请用幽默将它融化吧!

教学幽默的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