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12期 ID: 93866

[ 苏顺强 文选 ]   

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爱情追求的思考

◇ 苏顺强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牡十娘追求她幻想中的“爱情”无果,最终只能以死来抗争和控诉。她们虽有着相似的不幸,却诠释了不一样的爱情观。下面结合人文精神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爱情的形式与内涵
  
  中国古代对婚姻家庭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爱情本身的重视与关切。相对于爱情。人们似乎更注重追求爱情的形式——婚姻,而这种以追求爱情的形式(婚姻)为主的爱情观在杜十娘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确切地说,她是为爱情的形式(婚姻)而从良的。杜十娘选择李甲,既不是因为“财”,也不是因为“才”,而是他的“忠厚至诚”。在杜十娘看来,这个忠厚老实又迷恋自己的李甲必会带自己走进婚姻的殿堂。她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即进入李家,取得合法身份,哪怕是妾的位置。她明白,唯有取得合法地位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故而,在杜十娘的理性意识里,追求爱情形式(婚姻)的意识压倒了追求爱情内涵的意识。
  相比之下,茶花女更加重视爱情的内涵,即情感本身。处身于一个污浊的环境中,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茶花女几乎是不相信爱情的,是阿尔芒对她真诚的关爱和怜惜溶化了她内心防范的坚冰。为了维护爱情的纯洁,不使这爱情沾上商业的味道,她宁愿“牺牲一切”,而决不向他要钱,她满怀深情地对阿尔芒说:“我爱你爱得简直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我们会幸福的,我们要安静地生活,我要和那种使我现在感到脸红的生活告别。”她就这样执着而热烈地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阿尔芒身上,“顷刻之间,我在你的爱情上面建筑了一个未来世界”。她不奢求爱情的形式(婚姻),只想拥有一份纯真、不带任何杂质的感情。只有真爱才会有牺牲与奉献,即使是遭到阿尔芒的误解和报复,她对他的爱仍然坚定不移。
  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看,茶花女对爱情真谛的追求,体现了人文精神中对个体价值和个体情感的关注。她对爱情真谛的追求是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她为爱情而生,为爱人而活,她的爱情追求已经超越了爱情的世俗而进入了精神性的层面。杜十娘所追求的婚姻则是她融入正统社会的努力,尚未达到对个体感情的精神性追求。杜十娘所追求的是合乎社会规范的生存条件,属于外在的物质性的追求。
  
  二、爱情中的奉献与索取
  
  爱情中的奉献与索取是人们经常的话题。对于爱情,杜十娘和茶花女是绝对忠诚而坚决的,所不同的是茶花女以爱情追求为目的,因为曾经拥有爱而对上帝、世界和他人充满了感恩之心,因为曾经被爱她愿意为了阿尔芒牺牲一切,她愿意为所爱之人的幸福作出牺牲。杜十娘有着强烈的从良愿望,有着对婚姻和家庭的强烈要求,婚姻对于她来说。是实现现实理想的途径。她所做的种种努力只是为了进入李家、进人正统社会,因此,爱情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她的终极目的,而是手段。
  茶花女对爱情的奉献与牺牲,源于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以耶稣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秉承爱的宗旨,这种带有牺牲与奉献精神的爱在茶花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的自我牺牲和博爱精神让世人为之震撼。茶花女是幸福的,因为她是带着爱离开的。在她的身上自始自终洋溢着爱、宽容与奉献,正如茶花女在信中写道:“别为这种欢乐殉难精神惊异吧。阿尔芒,对你的爱已让我的心迎着崇高的激情开放。”杜十娘似乎始终都只是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她的“终身大事”。我们虽不能说杜十娘是在索取什么,但她是不幸的,因为她是含恨而去的。
  
  三、爱情中的“我”与“他”
  
  在人文精神看来,人之为人首先要尊重人,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然而处在爱情里的双方,需要和如何维护人的尊严呢?茶花女和杜十娘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茶花女深深意识到人性的真正尊严。一般来说,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已经习惯于逢场作戏的妓女是不肯轻易相信什么爱情的。相反,她们总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而给自己穿上厚厚的盔甲,“她们深思熟虑,因此远比一个被母亲和修道院看守着的处女防范得周密”。茶花女最终接受阿尔芒的爱情。那都是因为阿尔芒对她真诚的关爱,怜惜,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对她人格的尊重。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尔芒一开始就是把茶花女当作是一个纯洁的女子而不是一个妓女来爱的,他对她没有一丝一毫的轻薄。正是这种建立在对她人格尊重上的真诚的爱,渐渐溶化了茶花女内心防范的坚冰。她渴望远离巴黎到乡下去过只有他们两人的清静生活。她卖掉了所有东西,“丝毫不留下过去的痕迹”。她为了独自还债而瞒着阿尔芒卖掉马匹、首饰。阿尔芒知道后责备她,她说“你以为我会把你的爱情和马车、首饰相比吗?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作幸福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虚荣,但一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从这里我们已看不到那个自暴自弃的茶花女了,她已在阿尔芒的爱和尊重中得到新生。
  阿尔芒与茶花女拥有世间最真,最纯的爱情。在赢得阿尔芒的尊重和敬慕之后,茶花女却遭遇了阿尔芒父亲的反对,这也使茶花女恍然明白,在阿尔芒之外,她依然摆脱不了“妓女”这词所带来的羞辱和卑贱。在他人的眼里,她依旧是个卑贱的妓女,她尊重阿尔芒的父亲,因为阿尔芒曾对她说过他的父亲是个正直的人,她同样也希望得到这位正直的人的尊重。起先这位老人对茶花女也是充满歧视和偏见的,认为“凡是妓女都是一些没有心肝、没有理性的生物”。是“一驾赚钱的机器”。可是后来他却对茶花女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心地好,你的灵魂里有很多善良的想法是一般女人所设有的,她们也许看不上你。却及不上你。”态度的转变,充分说明了阿尔芒的父亲对她已由歧视变为尊重和理解。得到这位老人的尊重,确是此刻茶花女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为此,她不得不放弃来之不易的爱情,对她来说,放弃爱情就等于放弃生活中美好的一切,就意味着生命的毁灭。在茶花女看来,如果能以牺牲爱情换得尊严的复归,这种牺牲是值得的。正是尊严感带给她的力量,让她经受得住阿尔芒困误解而施加给她的羞辱和报复。在爱情与尊严之间,她牺牲了爱情赢得了尊严。可以说,茶花女所追求的才是真正的人性的尊严,甚至可以为此舍弃来之不易的爱情和渴望已久的幸福。她赢得了阿尔芒的尊重,还有阿尔芒父亲的尊重,更由此赢得了世人对她的尊重。
  评论者一般认为杜十娘是个极其自尊的女子,从计谋跳出火坑,周全设计退路等,丝毫不让李甲看 [##] 低自己,最后怒沉百宝箱,更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但我们细细看来,杜十娘保全了自身的尊严,却践踏了李甲的尊严。小说中,李甲虽然在孙富“句句在理”的劝说下动了心,却并没有当即答应孙富,只是说“但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绝,客归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复耳。”李甲虽有此心,却没有丧心病狂当场拍板决定卖掉杜十娘。回到船上,他也并没有蓄意欺骗,还是希望与杜十娘商量,得到她的许可后再作决定。杜十娘,假借路费,隐瞒百宝箱,点点滴滴都表现出对李甲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用人文精神来解释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因为信任实际上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可以说杜十娘对人的尊严的理解与追求是完整的。在李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骨子里就没有把杜十娘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具有真正人格尊严的人。当孙富问“昨夜尊舟清唱者何人”时,李甲竞答曰“京城名姬杜十娘”。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可以窥视李甲心中对杜十娘的轻薄。没有尊重。所以没有信任,所以没有完满的爱情。
  有论者提出,杜十娘的一生,是为爱追逐的一生,实际上也是追求人性尊严的一生。从脱籍从良。是人性尊严的觉醒;到怒沉百宝箱,是人性尊严的升华。那么在杜十娘的爱情世界里,她所谓的“尊严”到底是指什么呢?康德说“人是目的”,实际上就是指他的精神性的存在,那么人的尊严应高于幸福。杜十娘所追求的人的尊严与真正的爱情是分不开的,她为了摆脱不幸处境寻找的是家庭归宿,她的爱情必须要为走进婚姻服务。而她所谓的“家庭归宿”还远不能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相比,杜十娘在妓院的多年等待,终于等来了李甲,而且视其为自己的爱情归宿。她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即进人李家,取得合法身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她的“家庭归宿”,也是她的爱情追求。崇高,纯真的爱不容掺假,带有杂质,杜十娘的爱情掺杂了太多功利的成分。从本质上看,她所追求的这些东西无一不是物欲,属于现象界的,而不是精神领域的。人的尊严并不在于对外在表象物质的反映,而是对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反映。归根到底,杜十娘所追求的人性尊严是虚假的,对她来说,真正的尊严应该是世人对这个名为杜十娘的女人的尊重,而不是对“李家小妾”的尊重和认可。
  综上所述,茶花女爱情追求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带有基督教人文精神传统的爱情观,她强调个体感情与尊严,为爱的无私奉献与牺牲,而杜十娘的婚姻追求反映出的则是带着中国时代特色的爱情观,她所追求是一份带有强烈现实性的“理性”爱情。

关于茶花女与杜十娘爱情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