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8年第12期 ID: 87759

[ 蓝颂华 文选 ]   

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 蓝颂华


  生活与书本是学生作文的两只翅膀。我们的一切悲欢、一切希望和努力,无不源自生活。其实,书本也是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罗曼罗兰)而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状况:只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这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其实是把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隔绝开来,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于是,为了交差,为了分数,空话假话满天飞,抄袭克隆家常事。翻开一篇篇习作,只见思维僵化、套话连篇、真情欠奉、个性磨灭,更何谈创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借鉴范例的同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深切地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叶圣陶先生则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文教学应启发学生关照自身,思考现实,体味生活,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的生活空间相融。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呢?
  
  一、观察自然,山光水色润笔毫
  
  渺渺苍天,灿灿云霞,煌煌朝日,皎皎月色,浩浩云山,清清流水,点点白帆,欣欣鸟雀……大自然的美何其纷繁美丽,变化万千!这无尽的美令人心弛神往,心醉情迷,催生了多少壮丽诗篇,千古绝唱!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自然美能陶冶性情,使人精神振奋,心胸舒畅;能砥砺品行,培养出人高尚的情操,也影响着人的气质,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无忧的童年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知识天地。然而。工业化社会使人远离自然,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才能有的快乐,失去了只有大自然才能提供的广阔无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导致了情感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先天缺陷,如冷漠、精神逼仄、缺想象力。
  “比如,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拍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做他周围的世界来叙说,当做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然而我听到的却是什么呢?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我们一旦忘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大自然,便会逼着孩子们去死记硬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迟钝起来”。
  “我开始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我和孩子们一道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开始了新的教学实践。然后,“孩子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清晰。丰富、含有深意,词语有了感情色彩,活泼、生动起来了。”
  的确,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芽出土,花吐蕊、燕斜飞,夏天的大雷雨、七彩虹,秋日的林挂果,谷铺金,都触发着他们的灵感,撩拨着他们的诗情。我们应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和训练他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摸,或是捕捉蝴蝶、采集植物标本……在活动与游戏中,让他们切身的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在带着学生远足、郊游时,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写春天,可教学生选取最能体现春天特征的观察侧面:青草、和风、鲜花、树木、鸟儿、细雨、秧田等。在观察这些景物时要选择好观察角度(从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去看),还要注意观察层次,(由整体到局部或由近及远。)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春天之美,下笔时才能描绘出心目中鲜明美丽、多姿多彩的春天。
  也可指导学生观看电视上的旅游节目,领略名山大川之美,记下优美的解说词;或是观看《人与自然》等科普栏目,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开拓视野,热爱自然。“好鸟枝头亦朋发,落花水面皆文章”,让学生观察自然,走向第二课堂,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感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溪流、丛林、山峰、飞鸟、花香……当学生的笔毫饱蘸山光水色在纸上尽情挥洒,展示给我们的定会是一幅幅清新秀美的画卷。
  
  二、体验社会,八方风雨透青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今天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受困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术”。语文是生存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生活既是语文素材最大的来源地,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讲讲练练,而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接触社会生活,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学生所要了解的生活,绝不仅仅限于自身经历,也包括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他们必须了解这个世界的历史与现状,了解这个世界的文化与传统,充分感受它的精彩与美丽。有了解才会热爱,热爱这世界才会去表达、赞颂它,写作才有了动力。
  如何去体验这社会生活呢?我让学生观乡土人情,看电视新闻、听广播讲座、参加义务劳动,或是读报刊,谈时事,品评风云人物,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适时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帮助他们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丰富脑海中的生活和阅读积累。在指导习作时,我让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趣”与“美”,寻找那些能打动心灵,陶冶情操的东西,然后再用笔把心中的感动与感触表现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去体会人情之美。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自己享有的亲情和关爱,促发其对生命、对人性、对爱的思考。“真挚的感情如同童话中的种水一般,能驱散忧伤,减轻痛苦,使人重新快乐起来。”当代中学生最高的蜉声就是要求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却很少有人关注过父母的感受。他们往往对一切关爱都习以为常,没有用心去感受。其实,一些唠叨、几句责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顿美餐、一次散步……都是父母之爱的具体表现啊!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在感受和关注中,他们学会了理解和思考,对爱的理解、对生活的思索又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灵感。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间的小小争执及其和解;同学间一起嬉戏游玩的时光,都是充满着爱与趣、非常温馨的。把这些形诸笔下, [##] 母子情、兄弟情、朋友情这种种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文章里。
  另一方面,我指导学生试着关注现实,关注历史,了解时事,体会人格之美。尤其是历史,风云变幻,枯荣流转,浮沉起落,有着说不完的传奇,道不尽的佳话。帝王、名臣、大将、名士,佳人、勇士……多少血泪、多少辉煌、多少诗篇!许多名家从中撷取写作素材,民间的评书、戏曲也对此津津乐道,而我们的学生谈古论今,指点江山,不也会浮想联翩,激扬文字?而这历史长河中浮现的人的智慧、人格的光辉,也会是写作的绝好素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浩然正气、铁血丹心,千秋家国情,千秋家国梦,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悠悠岁月流逝,但先人曾有过的勇气与智慧、坚持与守望,宽容与执着,抗争与追求,不是至今仍在烛照着我们的灵魂,点燃着我们的精神之火吗?
  再看看今天,人民战士抗洪抢险,运动健儿赛场拼搏,科研人员辛勤工作,医务工作者勇抗非典,援藏干部默默奉献,勇于开拓,青年志愿者义务植树,保护珍稀动物……拼搏与奉献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的美,人格之美,依然光芒四射,激励着稚嫩、向上的少年心。“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小说,传奇故事,关注时事,让这光亮,这人格之美,精神之美,也点亮我们学生的稚嫩的笔,燃放出灿烂的心灵之火吧。
  总之,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着力把作文训练与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真情、关照自身、思考现实,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样,学生的笔下将会喧响八方风雨,四海潮声,将浮现时代风云,人间温情,将会呈现一个广阔的、瑰丽的、温暖的世界。
  
  三、编织梦幻,理想之光跃笔底
  
  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幻想,善于创造。丰子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次次地找到了自己憧憬的生活,他感叹道:“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们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国土的主人。”
  王富仁先生则说:“假若要问我们现当代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多么遥远的距离,我可以明确地回答说:从我们的幼儿世界到我们的成人世界有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的距离,因为人类文化已经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历史的发展。特点是在最近几千年的发展中,成人的世界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儿童的世界。人类原初时代的生活本身以及那时代的神话传说都既是成人的,也是儿童的,那时的儿童自然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但到了现当代的社会,成人文化占领了整个世界……儿童的梦想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上几乎没有形成的土壤。真正能够成为它的土壤的几乎只剩下了儿童游戏和儿童文学。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儿童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一个世界,一个在其中感到趣味,感到自由,感到如鱼得水般地身心愉悦的世界。”
  还儿童以儿童本真的世界,就是让过于成熟的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去重温那不断逝去的永恒,那也是我们成人疲惫中遥远的精神家园。事实上,“恰恰由于一代代的儿童不是在成人实利主义的精神基础上进人成人社会的,而是带着对人生、对世界美丽的幻想走人世界的,才使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人类、我们的世界,才使我们成人社会不会完全堕落下去”。的确,少年儿童的心灵世界是一片净土,一个梦想的国度。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愉悦的对他们非常重要的世界。可以说,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少年的梦想,是这个世界的一种纯净美丽的组成成份。而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却往往注重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与再现,忽略了他们纯真、绚丽的心灵世界,忽略了他们的梦想。不要说梦想是虚无缥缈的,希望是人前进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梦想,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走向飞船探月,潜艇下海的信息时代;正是因为有了梦想,许多人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今天我们看到的展现无限时空的电影、电视节目,不就体现了人类的梦想吗?所以制作电影、电视节目的行业被称为“梦工场”。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有追求新奇刺激的成分,奇幻作品在青少年中的广泛流行说明了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忽略了青少年的梦幻世界,要为他们留一片心灵的自留地,留一方思想自由飞翔的蓝天,要为他们留一个“梦工场”,抒写梦想放飞想象。
  因此我让学生练习故事接龙,试创作童话,写自己的梦幻,写自己的理想,写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社会,或是改写经典著作、经典童话或古诗词……于是学生的笔下,出现了山谷中湖底下的奇妙的乐园,出现了树洞里的旋转滑梯,出现了需要答对口令才能进去的大门,出现了会变化的会满足心愿的神奇的礼物;出现了贝壳镶嵌、白云作帆的梦之船;出现了可自由组合的房间;出现了一幅幅壮阔奇丽的画面……那关于秋天的童话、关于友情的童话、关于家园的梦想,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关于勇气、忠诚与善良的历险故事,展现了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表现了他们广阔的思维和非凡的想象力。稚嫩的笔下,编织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描画出奇丽的梦幻,闪耀着金色的理想之光!
  在训练想象作文时,教师应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扩散和延伸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指导学生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联想,或从空间上进行横向联想,或从彼此关系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联想,从而有机牵引想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如扎实的文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从生活经验出发,这样,才有合理的想象,翔实的背景,开阔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妙的引发。
  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是学生作文取材的无尽宝藏,让我们引领学生努力去开发它吧!当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定会绽放出美丽的思想之花,结出甘甜的智慧之果!
  蓝颂华,教师,现居广东河源。

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