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威之作。
笔者所见的《诗集传》,有1937年初版、1943年再版的世界书局版(书名《诗经集注》),1958年中华书局版,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和2007年凤凰出版社出版四种。前三种为繁体字版,后一种为简体字版。本文以王华宝整理、凤凰出版社版的《诗集传》为底本,参照其他三个版本及四库全书本《诗集传》,对照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下文简称《注疏》),选取二者在文字上的六处差异,进行校勘。
一、? ?
《周南·汝坟》:“鲂鱼?尾”,《注疏》“?”作“?”。《说文·赤部》作“?”,又言或从贞,或从丁。《毛诗故训传》作“?”。《经典释文》亦作“?”。《广韵·清韵》:“?,俗作?。”《康熙字典》:“?,本作?。”《汉语大字典》,“?,同‘?’。《玉篇·页部》:‘?,赤也。本作?。’”《汉语大词典》:“?,亦作‘?’。以上三辞书引文亦作“鲂鱼?尾”。《中华字海》:“?,同?。”愚按:此处阮元未出校勘记。“?”应该是正字或本字,当作“?”。
二、? ?
《召南·何彼?矣》:“何彼?矣”,《注疏》“?”作“?”。中华书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作“?”。《说文·衣部》:衣厚貌。诗曰:“何彼?矣”。《毛诗故训传》作“禚”。《经典释文》亦作“?”。《广韵·钟韵》:?,?华,又衣厚貌;?,花术厚。《康熙字典》“?”字条引《诗》作“何彼?矣”;“?”字条引《诗》作“何彼?矣”。《汉语大字典》“?”字条引《诗》和《诗集传》作“何彼?矣”;无“?”字,“?”字条亦引《诗》作“何彼?矣”。《汉语大词典》“?”字条引《诗》和《诗集传》作“何彼?矣”;“?”字条引《诗》作“?”,又引《五经文字》云:“?,觅《诗·风》,从禾者伪。”韩诗作“茂”。《康熙字典》:?,厚貌。又通?,引《诗》作“?”。汉·毛亨《毛诗故训传》,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苏辙《诗经集传》、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胡承珙《毛诗后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吴?生《诗义会通》等作“?”;明·朱善《诗解颐》,清·崔述《读风偶识》作等“?”。今人高亨、黄焯、陈子展、程俊英、向熹等均作“?”。愚按:此处阮元亦未出校勘记。?与?二者意思略有不同,据下文“唐棣之华”,当作?。以《五经文字》说为是。
三、鞠 鞫
《邶风·谷风》:“昔育恐育鞠”,《注疏》“鞠”作“鞫”。中华书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作“鞫”。《说文·革部》未单列“鞫”字,鞫为的重文。《毛诗故训传》作“鞫”。《经典释文》:鞫,本亦作?。《广韵·屋韵》:鞠,姓也;鞫,同,穷也。《龙龛手鉴·革部》鞫为鞠的俗字。《康熙字典》引此诗作“鞠”。《汉语大字典》鞠,通鞫;鞠,同鞠。《汉语大词典》鞠鞫互为通假。
愚按:阮元《校勘记》据唐石经、小字本、相台本、闽本、明监本和毛本。认为当作鞫。鞠,另见于《诗》者,有:《齐风·南山》:“既曰告之,河又鞠止。”《小雅·采芑》:“钲人伐鼓,陈师鞠旅。”《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慵,降此鞠汹。”《小雅讣弁》,“??周道,鞠为茂草。”《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鞫,另见于《诗》者,有:《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芮鞫之即。”《大雅·云汉》:“鞫哉庶正,疚哉冢宰。”《大雅·瞻印》:“鞫人忮忒,谮始竞背。”鞠、鞠在各处的意思均不相同。愚以为此处当从阮元作“鞫”,《诗集传》是用其俗字“鞠”,误。
四、盼 ?
《卫风·硕人》:“美目盼兮”,《注疏》“盼”作“?”。《论语·八佾》引《诗》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说文·日部》:盼,诗曰:“美目盼兮。”?,恨视也。《毛诗故训传》作“盼”。《经典释文》作“?”。《广韵·裥韵》:盼,美曰;《广韵·霁韵》:?,恨视。《康熙字典》“?”字条引《字汇》;?字,乃吟痕之哈。今人混作盼睐之盼,非。“盼”字条云:《举要》盼亦同?,并非。《汉语大字典》“?”字条(二),读为pan,意为美目貌。引《诗》作:“巧笑倩兮,美目?兮。”“盼”字条引《诗》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又曰:《诗》今本作“?”。《汉语大词典》:盼,眼睛黑白分明貌。《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本作“?”。?,恨视,怒视。或同“盼”。《中华字海》“?”字条(二),读为pan,意为美目貌。引《诗》作:“巧笑倩兮,美目?兮。”“盼”字条,引《论语·八佾》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愚按:阮元《校勘记》认为“盼字是也”。当从《说文》与《论语》作“盼”。?,《说文》作“?S”;盼,《说文》作“?”。二者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广韵·裥韵》“盼”字写作“?”,《中华字海》:?,同“盼”。因为“兮”字的俗字一般写作“盼”,所以,人们会误以为“盼”是“?”的俗字。另,疑《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释义均有误。
五、实 硕
《唐风·椒聊》:“实大且笃”,《注疏》“实”作“硕”。现录《诗集传》中全诗如下: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1似渲?樱?荡笄殷啤=妨那遥?短跚摇
世界书局版《诗经集注》、中华书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作“硕”。《毛诗故训传》亦作“硕”。
愚按:重章叠句,是《诗经》一大艺术特色,《唐风》就较好得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今见《唐风》诸诗,凡重章叠句处,每句前几字均相同。现再从《唐风》中摘录几首诗: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唐风·扬之水》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唐风·绸缪》
岂日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日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唐风·无衣》
有杖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m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唐风·有?m之杜》
“实大”、“硕大”义皆可通。但《椒聊》诗中第一章为“硕大”,则第二章当同第一章,即“实”当为“硕”。《诗集传》误。
六、遘 觏
《豳风·伐柯》:“我遘之子”,《注疏》“遘”作“觏”。世界书局版《诗经集注》、中华书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作“觏”。《说文·?部》:遘,遇也;《说文·见部》:觏,遇见也。《毛诗故训传》作“觏”。《经典释文》作“觏”。《广韵·候部》:遘,遇也;觏,见也。《康熙字典》:遘,与觏通;觏,引《诗》曰:“我觏之子。”《汉语大字典》“遘”字条引郝懿行《尔雅义疏》:“遘训见者,字当作觏。”《汉语大词典》:遘,遇,遭遇;“觏”字条引《诗》作“我觏之子”,遇见、看见之意。《中华字海》:遘,逢,遇;觏,遇见。愚按:遘,从?,当有遇意;觏,从见,当训有见意。细研诗意,当以“觏”为佳。《诗集传》误。
胡辉,新疆喀什市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教师;陈才,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