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期推出的是湖北省襄樊市第八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张波,他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华活页文选》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高考万众瞩目,而高考作文题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今天,当我展读2006年高考作文试卷,沉迷于作文命题走向的探索之时,不由得“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王羲之)。初看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给人的印象是稳定,平实。然而仔细品味,字里行间可见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和匠心独运。因此,我编制了下面的这张图表。麇集了十七份试卷(含2份全国卷、15份地方卷)高考作文命题。藉以登临绝顶之上,俯身鸟瞰,统摄全局,从而谋划于将来。
全国卷Ⅰ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目前中国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人的比率为1999年60%,2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18.3%。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来写,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比2005年更关注现实,5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以及“网络阅读”等热点话题,看问题的角度和侧面很多。
全国卷Ⅱ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命题作文,今年为话题作文,走向开放。
上海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材料作文,今年一反常态,变为命题,一放一收,让学生关注生活,走进人与人的感情世界。
北京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2005年不仅为命题作文,而且只能写议论文,限制性很强,今年走向半开放,地域性、文学性要求更明显。
天津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议论文;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同去年“留给明天”的作文一样为命题作文,“愿景”词新,涵义陈旧。
广东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
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题目十分好写,今年增加了审题难度,各项要求同去年相同。
福建卷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限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今年都为材料话题作文,去年为图,今年为三个话题,有创新,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吉林卷
题型:材料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800字左右。
命题走向分析:同去年一样大小作文结合,去年小作文为说明文,今年描写一个场面。去年大作文写作范围比较单一,今年是关系性话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山东卷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要求:①不要写成散文;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话题作文,今年更开放,审题上比去年更有难度。
湖北卷
题型、内容范围:材料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审题难度较大,今年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有新意,在全国也为数一数二的好题,有利于学生发挥。
浙江卷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比喻性话题,今年回归传统,命题平实。
安徽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读”字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同全国Ⅰ卷有某些相似之处,也许命题灵感同样来自“世界读书日”。
湖南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谈意气。
要求:①议论文;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一个比喻性话题,开放式命题,今年限制性为全国第一。导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思考,虽传统,但仍是热门话题。
江苏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题目有创新,今年为思辨性命题,同样让考生关注人生。
江西卷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
要求:①题材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作文题“脸”,为一开放性命题,好评如潮。今年回归平实,话题较为陈旧。
四川卷
题型:话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话题范围很传统,新意不多。
辽宁卷
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内容范围:肩膀。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
命题走向分析:去年为命题作文,今年依旧。
综观以上的内容分析,我认为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以下特点值得品味。
1、变中趋稳,返璞归真
①材料作文是主流。
由于材料规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使考生无法使用现成的范文,避免了复习中的猜题、押题,有利于考生发挥实际写作水平。考生要写好材料作文,必须明确材料提供的“显性”与“隐性”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定向的筛选和提取,才能构思成文。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思维品质。
②限制性占上风。
仍坚持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今年作文题有八个省是命题作文,在文体、字数、内容等方面有限制,这样有利于控制作文评分标准,增加命题的区分度和信度,但在写作角度、立意及手法方面均未限定,给考生以余地,有利于学生发挥其聪明才智。
在具体限制点上不超纲,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切中考查要点。如小作文的题干中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限制,如湖南卷就直接限定写议论文。
加大试卷的难度及其区分度,是高考“选择性”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引导教育教学改革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度,因为适度才较为完美。所以,作文的开放度、区分度、难度都应当追求“适度”,既要有利于“选拔优秀考生”,也要“顾及绝大多数考生”。这是命题专家们已在着力研究的课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解读分析考试命题时关注的焦点。
③作文命题亮点颇多。
从作文命题材料的形式看,湖北卷颇为新颖。一方面,可以增加考生选择、运用材料的灵活性;一方面,又可以加强提炼概括能力的考查。虽降低了辨析材料的难度,却加大了筛选、驾驭材料的难度。比去年广受诟病的命题,今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有新意的作文题还有广东卷、福建卷及山东卷。
④小作文只此一家。
小作文的设计突出单项性、短小性和片断性,考查学生的单项写作能力;大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大小作文搭配,使考查的体式、写作手法、思维能力更为全面。考前有关议论沸沸扬扬,结果只有重庆卷同去年一样,其他省市依然故我。
2、内容平实,渗透德育
从内容看,今年作文命题多为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辽宁卷都是如此。选择这一题材,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准有所下降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作文命题着意引导考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现象纷纭复杂,特别是在道德、思想方面是非曲直有时难以辨认。这对学生判定是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好大作文,从审题到立意,到成文,其间融合了开拓与反思,有一个加深认识、充实思想、超越自我的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这一设计不仅引导考生去关注社会现象,而且要开动脑筋,提高鉴别是非、分辨真伪的能力。
3、加大了思维考查力度
近年来,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及要求,大都偏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诸如辩证思维能力,今年的作文题也不例外。
今年大作文加大了思维考查的力度,考生对材料进行辩证的分析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平时写议论文习惯于“材料加观点”,不善分析的考生,以及认识肤浅、看问题片面的考生难以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同时,给辩证思维能力强的考生一个脱颖而出的良机,利于形成良好的区分度。
作文命题重思维能力的考查,给作文教学以深刻的启迪:一是作文教学要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二是作文教学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规律,指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4、对作文教学导向性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由此看来,只要我们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就能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叶老说得好,“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学生只有乐于作文,才能作好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下点功夫去找寻学生作文的“兴奋点”,令学生乐写、爱写。因为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能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
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蕴藏,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要唤起学生创作的冲动,关键在于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都能够积极地挖掘“生活积累”来主动“倾吐”。因此,作文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情感的神经,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论能论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文思,写出好的文章来。
关注教材,开发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都是集独特的写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因此,关注教材,利用教材,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读写结合;又可走出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让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布局乃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些“章法”、“技巧”、“套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