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7年第2期 ID: 82217

  

三年来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研究

◇ 张 波


  
  湖北省三年高考自主命题,作文题引人注目。从形式上看,开放性和限制性不断调和,审题难度有起有伏。今后的湖北省作文命题将呈现“带着镣铐跳舞”的特征,更加注重文题的人文性和创新性。我们在应对策略上要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命题总说
  
  (一)命题再现
   1.唐朝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个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觉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至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
  “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有昏镜。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特点:话题作文,试题中提供文字材料,提出写作提示和要求。(2004年)
   2.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特点:材料作文,试题中提供文字材料,提出写作提示和要求。(2005年)
   3.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2006年)
   特点:材料作文,试题中提供文字材料提出写作要求。
  
   (二)命题分析
   从2004年开始,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全国卷”有4套供其他省市分用,这样,建国后的高考首次出现了15个高考作文题五彩纷呈的新局面。湖北省也是当年题苑中的一枝鲜艳的花朵。从全国来看,作文题虽然大多数命题还是沿袭了多年的“话题作文”形式,还多是“道德引领”内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数百万考生同写一个作文题的“大一统”时代已经终结,迎来的是万紫千红的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时代。
   湖北省语文高考作文,第一年为“话题作文”形式,第二、三年其实为材料作文,在“开放性”和“限制性”的调和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看到,三年下来,湖北作文形式变化不大,2004年是重“道德引领”的“买镜”话题,同当年全国命题大气候相一致。2005年在重教材的基础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因为所提供的材料就在语文读本上,意在纠正高三备考中轻教材重资料的倾向,但由于选材过于尖深,审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虽有利于选拔,但由于一部分学生读不懂题目,所以考后作文命题广受非议。但是笔者以为,这种导向是正确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2006年为了纠正2005年的偏颇,在审题难度上有所降低,但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及知识积累上却没有放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宿构”“套作”,综观全国2006年高考作文题,湖北省应算上乘。
  
   二、命题发展趋势
  
   高考作文通过不断变革与发展,命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形成了一个体系,尤其是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已经形成了大致稳定的格局,话题作文已渐成气候,它成了高考作文命题发展的一个方向。湖北省三年的命题也是秉承了历年高考作文的传统,其发展趋势呈现出“带着镣铐舞蹈”的特征。
   第一,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内容上讲,“买镜”更贴近社会生活,“出与入”虽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但“观赏自然、认识社会”的写作说明必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三’字词语”中蕴涵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感悟,更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让考生的思想和思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文学的生花妙笔碰撞出充满人性、闪烁夺目的思想火花。
   第二,重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检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高考作文同样渴望创造性思维。当创造性思维的藤蔓不断延伸的时候,它必将结出璀璨创新之果。2005年湖北省作文命题就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2006年则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命题旨趣就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考生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第三,作文体裁形式开放,内容有所限制。学生发挥空间加大,同样的题裁可以有多种的表现形式,文体不限就可使用自己熟悉的文学样式来表现,给考生提供了空前的创作自由。
   第四,突出人文素养。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湖北省作文题取材范围可能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和情感空间,要求着力体现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命题取材聚焦于人生价值,人生发展,人性认识,人格塑造。2004年的作文题聚焦于人性的道德领域,2005年命题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人生、自然等广阔天地,2006年“三字熟语”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多。
   总之,湖北省三年高考作文命题,其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2005年和2006年实际上就是一种范围型的命题作文,笔者认为,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写作要求恐怕不会像现在这么宽泛,限制性将越来越多,其他省份的命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三、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应对策略
  
  (一)让学生拿足基础等级分。
  1.审题要准确。高考作文注重的是对人才的选拔。不进行作文审题,就无法确立一个起跑线,因此准确审题极为重要。审题已经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几乎是“年年考前谈审题,岁岁考后话走题”。虽说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已大大降低,但每年总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审题上出现失误。众所周知,2005年的湖北省命题的审题就让当年的许多考生大吃苦头。所以,我们在作文备考中,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都要逐字逐句地读材料和“要求”(或“注意”)。搞清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
  2.文体要明晰。考生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展露自己的个性特征,是高考作文的一个趋势。但是,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考试说明》讲得很清楚:“符合文体要求。”一旦确定好文体后,必须做到“规范”,即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绝不能搞成“四不像”。
   [##]
   3.内容要充实。高考作文要关注现实生活,因此它对内容和材料的要求:一是思想性,二是时代性。“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首先材料要真实,不能杜撰。其次,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材料要力争新颖独到,尽量避免大众化、雷同化。一定要多积累一些鲜活的写作素材,即具有典型性、现实感、新颖度的写作素材。
  4.语言要通顺。高考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既不同于作家创作,也不完全同于社会书面语言交际,它只是一种测试书面语言表达的手段。如果把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审题上的障碍越来越小,内容多半贴近考生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求相对提高。但从考场作文来看,错别字多、话语不通、意思含混、思维不清、条理不顺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得在切切实实提高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功夫。首先做到通畅,进而做到语言完美。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可试着用些叠词,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可用些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的匀称和谐之美;还可巧用些幽默风趣的词句,引用名言佳句,适当用些文言典故;还可注意句式的变换,综合运用整句、散句,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等,从而使语言鲜亮起来。
   5.书写要规范。书写要力求规范、工整、美观。字如门面,做到了便会“锦上添花”,做不到则会“雪上加霜”。
  
   (二)让学生拿到发展等级分。
   1.辩证思考,追求独到发现。要努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道理,而要去发现一点其他考生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对同一个事物(问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来思考,要用两点论观察事物,要辩证地思考问题。
   2.理性思考,力求见解新颖。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哲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运动与静止、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求平时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要让考生“眼高手不低”,即眼界要高一些,认识水平、理论水准要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
   3.讲求文采,创造文章亮点。文采指的是词句漂亮,行文华丽。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文采多指内涵的一种韵味,它以自然流露、返璞归真为上。考场作文时,我们的头脑中一定要有十分清晰的作文要求:“有文采”。一是要合理灵活地选用句式,或对偶,或排比,或反问,或长短,或整散。对偶句式整齐划一,富有音乐美。二是要灵巧地使用修辞方法,或比喻,或夸张,或对比。在作文中灵巧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分数一定会高出一个等级。
   4.敢于突破,展露写作个性。要敢于突破一些“框框”、“套路”,但要把握两点:①考场作文求创新必须在审准题的条件下进行,不能不顾作文条件的限制肆意求新;②观点求新首先要正确,材料求新必须先准确,创新绝不等于胡编乱造。考场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分。首先要选择考生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展露自己的个性特征。其次应当考虑构思的创新。构思最好能打破常规或时空限制,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第三要在内容上出新,运用新鲜的、紧贴时代脉搏的材料,抒写独特感受,再加之奇特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自然就会达到“有创新”的标准。
  
  张波,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三年来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研究